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2 / 2)

其實盧成祥心裏十分明白,宋昌輝、陳與正和自己的所處的立場不同,因為一但災民鬧越事來,那麼後責任都是自己擔,當然,如果平安的渡過這個危機,功勞也是自已的,總之無論是好是壞,都和他們無關,自然可以不管後果,當然隻管站在道義的至高點上用大帽子壓人。而現在隻有將災民交給華東**,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於是就在第二,盧成祥就打發常清德去安置營,和謝濤、朱南圳協商將廬州府城前的災民都交給營地安置的事宜。

而謝濤、朱南圳一聽常清德的要求,立刻就答應了下來,其實他們早就盯上廬州府城外的災民了,因為這都是華東**未來統治的基礎。隻是怕和廬州府徹底翻臉,畢竟現在營地才剛剛建立不久,並不宜和廬州府搞壞關係,因此才一直沒有動手,現在廬州府主動提出將災民交給營地,不僅沒有搞壞關係,還賣給廬州府一個麵子,實在是在好也不過了。

但具體的操作卻不是那麼容易,現在廬州府城外己聚集了1萬3、4千災民,這個數字營地也不可能一口氣下,因為每個災民進入營地都是要經過嚴格的清潔、檢查程序,因此雙方最終協商,營地將分批收容廬州府城外的災民,每批控製在3-4000之間,每批之間大約間隔5左右的時間。

這個結果雖然不能讓盧成祥完全滿意,但也能接受,畢競現在廬州府還有一些糧食,完全可以支持到營地將全部災民都收容完。

而宋昌輝、陳與正得知以後,趕忙到府衙來找盧成祥陳,不過這時盧成祥根本不想見他們,托自己有病在身,不能見客,將兩人打法掉了,並指令常清德負責移交災民的事宜。這樣一來,常清德也有足夠的理由去營地了。由於雙方要經常溝通,因此也就不用那麼客氣,隻用一個人接待常清德就夠了。

這次是由朱南圳接待常清德。由於雙方己經比較熟悉了,常清德也了解華東**的作風,就是行事話都比較直來直往,不像清廷的官場有那麼多彎彎繞,因此在兩人落座之後,常清德道:“朱主任,昨安徽巡撫衙門又給我們廬州府發來公文,這次要我們設法阻撓、甚致是驅逐貴眾。”

原來在7、8以前,安徽巡撫衙門就給廬州府發來公文,要求廬州府不許配合華東**的救災,不過盧成祥回了一份大吐苦水的公文,潛台詞就是我這邊即沒有能力救濟災民,又沒實力阻止華東**,你怎麼辦?

按盧成祥的想法,這不過是一份官樣文章,表示安徽巡撫衙門知道這件事情,也下令管了,這樣日後追究也就沒有責任,然後大家該怎麼辦還怎麼辦!這就是清廷官場的行為規則。那知幾之後,安徽巡撫衙門又發來一份公文,這次的言辭其實要比常清德對朱南圳的嚴重得多,不僅在公文裏嚴厲的將廬州府訓責了一頓,並且要求廬州府立刻派兵驅逐華東**,押走災民,不得敷衍,否則必將嚴懲。當然公文的最後還了安徽巡撫衙門正在設法調集銀錢物資,足夠救災濟民了。

這下盧成祥也知道問題嚴重了,雖然他不知道這次安徽巡撫衙門為什麼沒有按照規則來,但顯然是不能糊弄過去了,於是又找來常清德協商,而常清德向他建議,不妨先去通知海外華人,看他們怎麼,再做決定。盧成祥想了一想,也同意了他的建議。

而朱南圳聽了以後,怔了一怔,衝口道:“靠,叫他們低調低調,就是不聽,這不是來。” 見常清德不解,趕忙住了口,逆:“你們打算怎麼回複。”

常清德道:“暫時還未有定計,因此才特意來與貴眾商議,不過這次巡撫衙門的態度異常堅決,絕非是行文過場,恐怕是糊弄不過去了。”

朱南圳想了一想,道:“那麼盧知府是作何打算,是希望我們離開嗎?”

常清德連連搖頭,道:“那裏那裏,如果貴眾一走,這數萬災民將置於何處,廬州府是萬萬安置不聊,盧知府豈願貴眾離開。”

朱南圳嗬嗬笑道:“盧知府還算是個明白人啊。”

常清德道:“話雖如此,但盧知府終究隻是知府,而巡撫衙門那邊,總要有個交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