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進攻赤峰(上)(2 / 2)

王雲鵬道:“這次的救災首先要成立一個統一的指揮部,我認為指揮部就設在上海最好,並且由李鬆晨擔任這次救災的總指揮。”

徐濟超也點零頭,道:“我看可以,上海的地理位置確實是最適合救災的物資運輸和調備,做為救災指揮部的地點是最合適了。而且李鬆晨市長這幾年表現出來的能力,也足夠擔任救災的總指揮。不過這次救災,主要還是靠青島這邊的力量,大部份的物資恐怕還需要由青島這邊供應,另外救災還離不開軍隊的參與,因此協調工作也要做好。”

夏博海道:“在青島成立一個協調組,負責救災的物資運輸和調備,由老徐你來擔任這個組長,有什麼問題直接在行政院會議上提出,軍隊方麵,最好派專人負責。”

肖建軍道:“現在陸軍大部份都還在東北,而且陸軍的整編方案還沒有確定,我看這次的救災工作就讓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來負責吧,畢竟搶救水災需要船隻,這方麵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有自己的優勢。我看不如讓羅嶽擔任這救災的副總指揮,和李鬆晨一起負責這次的救災工作,這樣也好協調軍隊的工作。”

夏博海道:“可以,就這麼決定了。”

――――――――分割線―――――――――分割線――――――――

進攻赤峰的戰鬥仍然是由錦州指揮部負責,因為這本身就是錦州戰爭的一部份,攻擊錦州的土匪軍、蒙古軍隊的駐點就在赤峰,因此隻有攻占赤峰,才算是徹底的擊潰攻擊錦州的土匪軍隊。

另外赤峰位於內蒙昭烏達盟、並與卓索圖盟相鄰,因此人民軍攻占赤峰,就可以成功的打入蒙古地區,將自己的勢力擴達到蒙古境內。

當然這場戰鬥在軍事上基本沒有什麼困難,因為土匪軍、蒙古軍隊在錦州戰爭中己經遭到了重創,土匪軍基本已全軍覆沒,蒙古軍隊也損失慘重。當然,既使蒙古軍隊的實力未損,又是在草原這種有利於騎軍作戰的環境中,也不可能是人民軍的對手,畢競現在已經進入到了比較成熟的**武器時代,機槍是對付騎軍最有效的武器。

而唯一需要警惕的就是蒙古騎軍的侵擾襲擊戰術,估計這也是蒙古騎軍所能夠采用的最好戰術,如果蒙古騎軍的指揮官陶克陶胡、白音大賚的頭腦還並不愚蠢的話。但要應對這樣的戰術也並不困難,隻需要在進軍的途中加強警戒就足夠了,畢競人民軍也有騎軍,還有猛士戰車,根本不怕和蒙古騎軍正麵交戰。

真正的困難是在戰爭結束之後,赤峰距離錦州約為240公裏,距離進攻的發起點朝陽縣約160公裏,這樣一段距離,會給在戰爭結束之後的物資運輸造成極大的困難,因為駐守赤峰的軍隊,需要靠從錦州運送物資供應,但軍不可能保護每一次的物資運輸,因此蒙古騎軍根本就不用和人民軍進行正麵交戰,隻用等人民軍攻占赤峰之後,襲擊人民軍運輸到赤峰的物資就行了。

錦州指揮部的指揮官歐陽隆興和其他人協商之後,決定采取最原始的方法,就是在從朝陽到赤峰的沿途建立據點,以確保物資的運輸。

據點之間的距離為20-30公裏,每個據點的規模並不大,隻是一個邊長40-50米的堡壘狀建築,護牆是用砂袋加柵木構建而成,高約3米左右,厚度約為1.5米,並且再建造一座烽火台,而每個據點的駐守兵力為一個陸軍連和一個騎兵排,加上兩個60迫擊炮組和兩個通用機槍組,總計兵力在180-200人之間。

建造這樣一個據點並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資源,在人力和材料充足的情況下,隻用大約10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建成。雖然這樣一個據點的防禦力並不算強,但用來防禦蒙古騎軍這樣的軍隊還是完全足夠的,因為蒙古騎軍的火力並不強,攻堅力也不足,隻要是在彈藥充足的情況下,駐守據點的兵力可以承受1000,甚致是更多的蒙古騎軍的進攻。

從朝陽到赤峰之間,隻用修建5-6個這樣的堡壘,就基本可以確保這條運輸線路的安全了,一但發現有蒙古騎軍要襲擊運輸隊,運輸隊可以就近躲進堡壘中,然後舉火示警,而赤峰或是錦州方向就可以出動軍隊趕來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