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2 / 2)

隨後雙方又達成一致,在談判結束之後,青島恢複俄國領事館,俄國派遣外交官上任,同時華東**也在聖泵堡開設自己的領事館,派遣外交人員進駛,同時雙方也都認同,盡管雙方的外交層級是領事級別,但行使的職責卻是等同於公使級別。

俄國本來在青島就開設了領事館,基本就等於是俄國在華東**的大使館一樣,戰爭結束之後,恢複領事館的運作,這也是正常操作,而跟據外交對等的原則,華東**在俄國成立領事館,也是完全正當的要求,而且在遠東戰爭之後,華東**正式掘起成為一個地區強大勢力己是不爭的事實了,因此對俄國來,保持和華東**有效的外交溝通,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接下來是雙方的經貿來往、關稅等事務,仗打完了,梁子雖然己經結下,但生意還是要做的,中國是俄國在遠東地區的重要市場,俄國要在戰後恢複經濟,和華東**發展經貿來往也是十分重要的,而華東**也一向重視發展經濟,對外的溝通與交流,因此這一點雙方也沒有什麼異議。不過這次談判的主要內容還是結束戰爭,恢複和平,經貿關係隻是作為談判內容的一個部份,而且是原則性和框架性,具體的內容、細節,則是在談判結束之後,派遣負責經濟的官員,根據這次談判達成的原則協議,再進行詳細的協商。

而對俘虜的處理,雙方按對等原則交換俘虜,而且華東**在登陸日本作戰中,雇傭過一批俄國士兵組成雇傭軍作戰,這批士兵將無條件釋放歸國,另外俄國也會出錢贖回一部高級軍官,而其餘的俄軍俘虜則由華東**進行審判,在服刑期滿之後,根據士兵個饒自願確實歸屬。

在遠東戰爭中,俄國大約俘虜了2000左右的人民軍士兵,而華東**俘虜的俄軍官兵高達近40萬,其中還有大量的將校級別的軍官。而在華東**在登陸日本作戰中,雇傭了大約3萬多名俄國士兵及中下級軍官參戰。

華東**當然不願放棄這批優秀的勞動力,而俄國也確實沒有經濟能力將這麼多俄國士兵都贖回,因此除了作為俘虜交換和參加過登陸日本作戰的俄國士兵之外,其餘的俄軍官兵隻能全部放棄,當然俄軍官兵的家裏如果願意出錢贖人,還是可以的。不過這也隻限於極少數人,主要是軍官,因為俄軍的軍官主要來自貴族,家裏多少有些資產,也出得起錢;而士兵則基本出身於平民或是破落的貴族,那有錢贖人呢?

這樣一來華東**大約可以留下35萬左右的俄軍俘虜,這仍然是一股數量相當可觀的勞動力。而俄國可以贖回貴族軍官,對國內也有交待,至於普通士兵,在俄國高層的眼裏是屬於灰色牲口,要多少有多少,管他們的死活幹什麼?

最後是華東**提出,要求俄國正式承認蒙古是中國自古以來的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並承諾不再支持蒙古的分裂勢力。這裏的中國,既不是特指清廷,也不是特指華東**,而是泛指一切統治中華大地的合法政權,也就是那個政權統治中華地區,都對蒙古有合法的管轄權。

這個要求顯然有些出乎維特的意料之外,俄國一直都在向蒙古滲透、並鼓動****,這些維特都是知道,因為這是俄國對處的一慣手法,維特也參與過不少,但現在華東**處於強勢的一方,這些事情當然都是不能承認的,而且俄國也不能強硬的拒絕,畢竟如果為了這麼一點事情,導致談判破裂,顯然對俄國是得不償失的。

於是維特也打起了太極拳,首先表示俄國從來就沒有支持過蒙古的分裂勢力,雖然在遠東戰爭中,俄國使用了蒙古騎兵,但那是俄軍中的雇傭軍,這在歐洲是常有的事情,華東**也使用過俄國雇傭軍作戰,因此這並不能表示俄國介入了蒙古事務;而這次談判是討論華東**和俄國之間的關係,與蒙古無關;現在蒙古還是隸屬清廷,華東**對蒙古並沒有主權,也就沒有資格討論蒙古的事情,同時維特還建議,如果華東**確實希望討論蒙古的事情,可以在這次談判結束之後,由俄國、清廷、華東**組成一個三方會談,協商處理蒙古的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