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2 / 2)

這時到是又有一些土匪聚隴過來,因此杜立三的身邊又聚集了3、400人,這也讓杜立三稍稍有些安心,畢竟人多總是讓人覺得安全一些,於是杜立三也想,不如換一條路試試,碰碰運氣。於是杜立三帶領眾人,起身重新出發。但走了還不到1公裏,隻聽馬蹄聲響,一支騎軍從大道上殺了過來。

這支騎軍正是大淩河戰場派來的增援軍力,共計一個連,是屬於張作霖部,雖然這個騎兵連趕到戰場時,這一戰己經進入尾聲,歐陽隆興也沒有給他們俱體的指令,隻是他們在戰場上自行判斷行動,而騎兵連的指揮官汲金純,也是土匪出身,因此對土紡行動十分清楚,在戰場上轉了幾圈之後,就立刻發現了幾個匪軍的逃竄方向,於是汲金純將騎兵連一方為二,每隊2個排,分從兩個方向追擊下去。而汲金純帶領的這一隊騎兵,卻正好追上了杜立三的匪軍隊伍。

當然現在汲金純並不知道,杜立三就在這支匪軍隊伍中,但還是率領騎軍,向匪軍衝殺上來。

其實兩個騎兵排還不到100人,但這時土匪那裏還有再戰之心,再戰之力,何況騎兵的衝擊,在這個時代仍然還有相當大的威力,因此匪軍立刻就被騎軍衝得大亂,四散奔逃,但在騎兵的麵前,連逃生都是十分艱難的,往往沒逃幾步,就被騎兵追上,或是被戰馬衝撞倒地,或是被騎士用馬刀砍死。

其他各地的戰況也都差不多,由於各條出路基本都己被人民軍封鎖,每條道路上的匪軍都遭到了人民軍的阻擊,因此根本就逃不出去。有一部份土匪被迫逃進了深山老林中,而大部份土匪在眼看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隻能選擇向人民軍投降。

王克複站在半山的一塊突出了懸崖上,向山下看去,雖然不能看到整個戰場的全貌,但也能看清相當一部份,在人民軍的攔截追擊之下,匪軍或死或逃,或是向人民軍投降,心裏也不禁歎了一口氣,這一場突擊錦州的戰鬥,不僅徹底失利,而且杜立三部也基本全軍覆沒,俄國希望借再次突擊錦州,增強自己在談判中的籌碼的目地,也徹底落空了,因為即使是杜立三能逃出生,恐怕也沒有什麼大用了。畢競當初選擇扶持杜立三,就是由於杜立三的勢力最大,而現在即使杜立三活下來,部眾恐怕也所剩無幾了,價值自然是大大降低

在人民軍向匪軍營地發起進攻時,王克複就知道這一戰己經徹底失利了,自己如果還不快找條退路,結果不是死於亂軍之中,就是被人民軍俘虜。如果別的土匪被人民軍俘虜,也許還有一線生機,比如去當苦力什麼的;但自己是絕對難以幸免,因為自己可是在華東**那裏掛號通緝,盡管華東**也沒有花多少精力真的通緝自已,但如果自己主動送上門去,華東**也絕不會給自己留下後路的。於是王克複和幾名幸存的日兵當即選擇,逃進深山老林裏。

土匪們不敢輕易的逃進深山老林,但王克複和日兵卻並不怎麼害怕,因為他們是受過係統的野外生存訓練,而且還有野外生存的神器——指南針,足可以確保在深山老林裏不會迷失方向,隻要能夠保持方向,在深山老林裏的生存就會減少一半的困難。至於食物和野獸,有槍支在手,也不是太難為的事情。

幾個人鑽進密林裏,並且爬上一座山丘,果然就擺脫了戰場。王克複在半山崖上感概了一陣,這才轉過身來,對另外幾名日本壤:“杜立三是靠不住了,我們走吧。”

一名日本兵道:“王桑,我們現在去那裏?”

王克複道:“我們還是先回蒙古去,現在隻有蒙古境內才能確保安全,然後將這一戰的情況發給福島將軍,等待他的指令。”

其他幾名日兵也都點零頭,表示同意王克複的決定,於是王克複拿出指南針,確定了方向,帶領著其他幾名日兵,向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