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轉向高瑾道:“高市長,還要再拜托你一件事情。就是再寫一篇文章,拿匪軍主動放棄廣寧縣做文章,就杜立三被你嚇破哩,連打都不敢打,就放棄了廣寧逃走,我們這一次進攻,一定會抓住杜立三。”
高瑾點零頭,道:“明白了,放心吧,我會馬上安排。”
歐陽隆欣:“好,這一次的計劃就是這樣,大家還有什麼補充的沒櫻”
楊洵道:“我沒有別的意見,但在錦州隻留下一個營的軍隊駐守,再加一個守備營,總計大約隻有1500兵力,守衛錦州夠嗎?我不是擔心我們的戰鬥力,但錦州的防守麵太大了,僅僅隻城牆就有6000米長,1500人連城牆都站不滿,根本守不住。”
歐陽隆欣:“我認為是夠了,防禦錦州,當然不能居城防守,而是應該將一部份兵力駐守在城外,形成互倚之勢,再加上我們的火力優勢,是完全可以守住錦州的。”
張軼也道:“我也認為應該沒有問題,而且我們也不用在錦州守太長的時間,最多2、3的時間,其他兩路的軍隊就可以趕回來,這樣我們就可以轉攻為守,圍殲匪軍了。”
其他人再沒有什麼可,因此歐陽隆興宣布散會,張作霖、黃偉兩部軍隊明就出發。
不過等其他人都離開之後,楊洵才道:“總指揮,我有一個想法,剛才因為有歸化民在這裏,因此沒有,現在可以了。”
張軼、高瑾本來也要離開的,但聽了楊洵的話之後,也都留了下來,聽楊洵的下文。楊洵道:“這個計劃確實很完美,但要成功,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廣寧、義州的駐軍極時的回援,對黃偉部我還不怎麼擔心,他畢竟是從山東出來的,是人民軍的老人,可以放心。我真正擔心的是張作霖,他加入人民軍的時間不長,另外據我所知,張作霖現在對我們的政工幹部巳經相當的警惕,害怕失去對軍隊的控製權,而且他本來就是土匪出身,和杜立三又有交情,而且在舊時空裏,張作霖就是以工於心計,狡猾善變而著稱,那麼會不會趁這個機會,於脆和杜立三竄通一氣,背叛我們,或者是在戰鬥中坐山觀虎鬥,任憑我們和土匪拚個兩敗俱傷,也不得不防。現在我們在張作霖部隊中的政治工作才剛剛開始,雖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畢競是時間太短基礎不足,目前對張作霖還沒有太強的製約作用。”
高瑾皺了皺眉,道:“我覺得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不大,張作霖對我們的實力應該是十分清楚的,在這個時候去當土匪,是絕對沒有前途的,因為就算他聯合杜立三,把我們都滅了,占據了錦州又能怎麼樣,能夠在錦州立得穩嗎?隻要我們的大軍一到,他和杜立三根本就抵擋不住,那時整個東北地區都沒有他的立足之地啊,張作霖是一個聰明人,不會選擇一條注定失敗的道路。”
楊洵道:“高市長,我承認你的很有道理,但我們不能將希望寄托在張作霖的自我認知上,張作霖是個聰明人,但既使是聰明人,也不可能每次都做出正確的選擇來,不要忘了張作霖在舊時空裏最大的身份是軍閥,而對軍閥來,軍隊就是他們的命根子,我們對他的軍隊下手,就是動了他的奶酪,這就足以迫使張作霖和我們同歸於盡、玉石俱焚了。”
這時歐陽隆欣:“你所提出的這個問題,我已經考慮過了,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我認為這種影響並不大。首先是我們的留守兵力,既使沒有軍隊回援,也足以對付匪軍了,無非是不能殲滅匪軍而己,其次是我把張作霖部的騎軍部隊、火力支援部隊都留下來了,一方麵是增強了我們守備錦州的實力,另一方麵也是增加張作霖背叛的成本,沒有騎軍,沒有火力支援部隊,就算張作霖背叛了,對我們的威脅也不大。”
頓了一頓,歐陽隆興又道:“楊洵同誌,我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你,在張作霖、黃偉部出發之後,你帶猛士兵出擊,到義州去接管黃偉的部隊,一方麵抵近埠新縣,近距離偵察匪軍的動向,一但匪軍出動,立刻通知錦州,另一方麵張作霖一但有異動,你就指揮黃偉部和騎軍部隊出擊,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或者攻擊張作霖部,或者和我們一起夾擊匪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