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一章 統一商界(三)(2 / 2)

“轟!”的一聲,餐廳裏再次熱鬧了起來,商人們都明白李鬆晨的意思,就是集全會的力量來應對未入會又惡意競爭的商家。這樣一來自然是有極大的優勢,根本就不用怕未入會商家的惡意競爭了。這些商人絕大多數都隻是供應商,下麵還有諸多的中商家或是生產作坊,而華東政府未來的物資需求量一定會極為巨大,而且要求又頗為急切,下遊的商家或是生產作坊難免會要脅提價,現在隱隱已經有了苗頭。如果成立軍供聯會,那麼隻要是全會的商人聯手對下麵提價的商家進行排擠,非逼得那些商家破產不可,這自然是對這些商家有利的。

這時鄭應觀忽然道:“如果是洋人和我們競爭呢?”

李鬆晨道:“無論是誰都一樣,如果洋人想用惡意競爭的手段破壞前線的物資供應,我們也同樣要聯合起來對付洋人。”

這一下頓時滿場寂靜,眾人都被李鬆晨的話驚呆了,因為自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國門大開,洋商外資湧入中國之後,凡是中國商人與洋商之間的競爭,幾乎無一例外都是以失敗而告終。一來是洋商在中國擁有大量的政治特權,在商業競爭中無疑是占了極為有利的位置,二來洋商的資本雄厚,而且有統一的組織,在必要時候,政府都會提供幫助,而中國商人基本都是單槍匹馬,朝廷不僅不支持,反而還會落井下石,背後使拌子,因此既使是在公平競爭中,也極少有落敗的。

最典型的商戰例子就是在光緒八年(1882年),紅頂商人胡雪岩與外商進行的生絲大戰,耗銀2000餘萬兩盡收國內新絲數百萬擔,導致自己的資金鏈斷裂,而這時清廷不僅沒有給胡雪岩足夠的支持,反而縱容上海道台邵友濂故意拖延胡雪岩的餉款二十日,各地官僚又競相從胡雪岩開辦的錢莊中提存款,造成擠兌,結果令胡雪岩旗下的錢莊紛紛倒閉。而清廷又下旨將胡雪岩革職,並密查胡雪岩資產,以備抵債,致使胡雪岩負債累累,徹底破產,最終鬱鬱而終。

當然這個時代的中外商戰,中國也不是沒有勝利的例子,就是盛宣懷籌辦的輪船招商局成立之後,英國太古、怡和、美國旗昌等輪船公司,聯成一氣,采用大幅度降低運費的手段,企圖擠垮輪船招商局。這時盛宣懷背後的李鴻章果斷的給了輪船招商局有利的支持,籌借官款、增撥漕糧及承運官物等保障輪船招商局的業務,結果旗昌公司反被擠兌破產,太古、怡和等公司也不得不與招商局妥協,簽訂齊價合同,成為中國近代史中少有的商戰勝利。這也明在與外國進行商業競爭時,國家的支持是何等重要。

隻不過這次商戰隻是一個特例,而盛宣懷這樣能夠得到官府全力支持的機遇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從總體來看,中國商人在和外國商饒競爭中,基本是呈一邊倒的失利,因此在這個時代裏,中國的民族資本隻能在外商的壟斷中艱難的生存,根本無法發展壯大。

這時李鬆晨又道:“洋商並不可怕,這是在我們中國的地盤上,隻要各位能夠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打敗洋商根本不成問題。難到各位就甘心這樣一直被洋商壓製,不想揚眉吐氣嗎!”

到了這時有一部份精明的商人大體己經明白了華東政府的用意,這可不僅僅是為了籌備戰爭需要的物資,而是統一上海的商界啊,因為按李鬆晨所的這樣規則,就算戰爭結束了也隻用調整一下就仍然可以繼續運行下去,看來海外華饒野心可不啊!於是在每個饒心裏都在飛快的計算,如果自己加入海外華人成立的這個軍供聯會,會有多少得失。

其實類似的商會組織,在中國古代也不是沒有出現過,各地方都組織成立過商會,不過由於中國古代一直施行抑商揚安政策,商饒社會地位低下,商會組織要麼依托幫會勢力,幹脆自身就是幫會,但這就成為官府打壓的對像,難以做大;要麼隻能依附於官府,但這就要受官員的更替影響,難以維持長久,而既使能夠維持長久,也沒有自主的能力,往往成為官員們的為自己斂財或營造政績,甚致是打壓異己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