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三章 外交爭鬥(二)(2 / 2)

雖然大本營還想著再搏一搏,但內閣十分清楚,這種機會是極為渺茫的,能夠體麵的從這場戰爭中全身而退,就己經可以謝謝地謝人了。軍事上的努力其實就為日本體麵退出戰爭製造籌碼。

日本內閣認為,體麵退出這場戰爭必須達到兩個條件,一是保住日本在朝鮮半島的利益,但可以做出適當的讓步,如在朝鮮的經濟權力,日本隻要能夠確保對朝鮮的控製力就夠了;二是不能賠款,因為賠款就等於是認輸了,而且日本現在也沒有錢了。這樣結果雖然沒有達到日本挑起戰爭的目地,但也算是可以接受的結果。

不過要達到體麵退出也不容易,華東政府是決不會輕易放過日本的,隻靠恢複軍事力量是遠遠不夠的,畢竟在日本軍事力量最高峰時,華東政府都不懼,何況是濫竽充數湊起來的軍隊,因此除此之外,日本還必須找到強大外力的幫助才能和華東政府一較長短。當然日本能夠找到的外力幫助隻有是英國了。

於是日本政府向英國正式提出,要求英國履卸英日同盟條約》的規定,出兵參戰,援助日本。

其實在對馬海戰結束之後,日本就曾要求英國出兵參戰,但英國以國內需要討論“華東政府是否算一個國家”給搪塞過去,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法。而日本的政治精英們都很清楚,英國出兵的機率並不大,否則就根本不會去討論什麼華東政府是不是國家的問題。

但日本還是英國提出了參戰的要求,就是將球再次踢給了英國。畢竟日本和英國是同盟關係,又簽有國際條約,如果英國真的放任日本不理,對英國的國家信譽是一個重大的挫傷,因此既使英國不會出兵參戰,也會運用其他資源向華東政府施加壓力,幫助日本體麵的退出這場戰鬥。

應該日本對英國還是有信心的,畢竟現在的英國還是世界首強,除了軍事能力之外,還掌握有龐大的外交資源,因此隻要英國願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收到了日本的外交函之後,英國政府的首腦們也頗為頭疼,英國政府當然是不願參戰的,當初和日本簽定同盟條約,隻是為了牽製法國,讓日本去和俄國一對一的PK,誰知中途殺出一個華東政府來。其實英國對華東政府參戰也是有警惕的,多次表示不希望華東政府參戰的態度,隻是華東政府根本就沒有理,該出手時就出手,也讓英國很沒有麵子。

國家利益和麵子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關糸的,畢竟英國和日本是簽定了同盟條約的,如果英國真的對日本坐視不管,那麼其他國家會怎樣看英國呢?還有那個國家會和英國結盟呢?

如果是在10年前英國到也不在乎和其他國家結盟,因為那時英國還在堅持“光榮孤立”,也根本不可能和日本簽定同盟條約,但現在的英國己經沒有辦法堅持“光榮孤立”了,不僅和日本結盟對抗俄國,還在積極的和法國拉近關係,並促成兩國結盟共同遏製德國,但如果英國甩掉日本,法國是否還全信任英國?就算英法簽定了同盟條約,也是同床異夢,隻想著死道友不死貧道,而根本不可能做到齊力協力的對付德國。

其實現在遠東的局勢是很符合英國的利益,現在日俄兩國都遭到了重創,就算日本能夠體麵的退出這場戰爭,也必然元氣大傷,隻能更緊密的依靠英國,而甘心做英國在亞洲的打手兼代言人;而別看俄國收複了沈陽,但實際比日本的損失更大,由其是海軍大損,遠東的實力大降,因此對英國己不在構成實際的威脅。

而且俄國在遠東受挫之後,必然會將專注力轉向歐洲的方向,這就必然會和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島、中東地區發生衝突,而奧匈帝國的背後就是德國,德俄矛盾必將激化。因此英國也有一個龐大的計劃,既然俄國不再對英國構成威脅,而且兩國又有共同的敵人,那麼也就有了化敵為友的基礎,這樣形成一個英法俄三國的同盟來對付德國,也足以製服德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