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四章 迎擊俄軍(一)(2 / 2)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大臣都在迎合沙皇,皇叔尼古拉耶維奇大公,還有內閣大臣維特都認為這一場戰爭的勝利還不能完全扭轉遠東的局勢,因此在這個時候,不應擴大遠東的戰爭規模,而是應趁著俄國的軍事稍有起色,和華東政府進行談判,放棄對中國東三省的領土要求,而轉追求經濟利益,並應仍然保持和華東政府的合作關係,共同向日本施壓,在朝鮮半島上爭取利益,擠壓日本的空間,擴大俄國在遠東的勢力範圍。

不過在俄國政府中,保持這樣清醒頭腦的人太少,聲音太,而且又不合時宜,因此對沙皇根本沒有多少影響力,反應遭到不少饒譏刺與嘲笑,認為他們的膽子太了,把海外華饒實力估計得太高,一群黃皮猴子有什麼可怕的,強大無敵的俄軍隻用一場輕鬆的軍事散步就可以擊敗他們,然後占領整個遼東半島,進而殺過鴨綠江去,全麵占領朝鮮半島。於是就在這一片樂觀的氣氛中,尼古拉二世下令給林涅維奇,命他立刻進軍攻占遼陽。

收到了沙皇的電報,林涅維奇也是有苦難言,因為攻占沈陽根本就不是俄軍的功勞,隻是日軍被人民軍逼迫,不得不從沈陽撤軍,俄軍不過是順手撿了一個便宜。而自己本來是想邀功請賞,才有把攻占沈陽成是一場大捷,卻沒有想到國內不僅當了真,而且還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自己進攻遼陽。

林涅維奇當然清楚,現在遠東的俄軍是什麼情況。在奉會戰結束後,俄國在遠東地區聚集了約60萬軍隊,其中包括有從歐洲方向調來的約30萬一線軍隊,可以現在遠東地區俄軍的數量,質量都不差,但林涅維奇知道,這隻不過是數據上的光鮮,隱藏在漂亮數據下的,是俄軍後勤保障的混亂和底效。

首先是火炮的數量嚴重不足,60多萬俄軍,但隻配備了1200餘門火炮,這個數量看來到也不少,但其中大多都是100毫米以下口徑,100毫米以上口徑的火炮不足200門,而150毫米以上口徑的火炮隻有30餘門,而人民軍的一個軍,就差不多要配備360門左右火炮,其中100毫米以上口徑的火炮約有150門,包括18門155毫米火炮,而且這還不算迫擊炮。

雖然林涅維奇並不知道人民軍的編製裝備情況,但人民軍與日軍差不多是在俄軍的眼皮底下交戰數場,俄軍當然會派人暗中觀戰,人民軍集中火炮進行覆蓋式的打擊,給俄軍也留下了較深的印像,因此林涅維奇才認為自己的火炮數量,特別是大口徑火炮數量不夠。

除了火炮之外,俄軍的機槍數量也不足,全軍的機槍也不足百挺,林涅維奇接任以後,多次向國內要求拔調火炮機槍過來,但都沒有結果。這一方麵是俄國國內的效率低下,另一方麵運力不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現在西伯利亞鐵路還沒有完全開通,大口徑火炮要從歐洲方向越遠東是相當困難的。

除此之外,現在俄軍中至少還有5、6萬俄兵沒有配備步槍;而且糧食、藥物等其他物資的供應也都各有不足,在俄國政府看來,隻要是把人越遠東就夠了,其他的都是次要。因此盡管遠東的俄軍數量不少,但軍心士氣都不高,而且此前俄軍也償試過進攻沈陽,包括和人民軍的衝突,無一例外都是以失利告終。也讓林涅維奇十分清楚俄軍的戰鬥力,根本不足以和人民軍正麵對抗。

但沙皇的命令卻是必須尊守的,盡管現在俄國的社會經濟都是資本主義為主導,但在政治上仍然是一個絕對君主專製國家,連立憲都談不上,從理論上,沙皇和中國的古代君主一樣,擁有絕對的權力,因此隻要沙皇一句話,就可以讓林涅維奇丟官擺職。

不過這時人民軍和日軍正在鴨綠江邊進行激戰,遼陽方向的守備空虛,隻有約10萬左右的軍隊,因此也讓林涅維奇看到了一線機會,到是可以借這個空檔,發動一場戰爭,能不能攻下遼陽到並不重要,隻要打一二個勝仗,對國內有個交待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