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參謀們苦勸無果,反到是大山岩以司令官的身份,命令他們離開,盡可能自己想辦法逃過鴨綠江去,而這時槍聲愈密,因此幕僚、參謀們也不敢在九連城裏久做停留,隻得從九連城裏撤離,向窯溝的方向撤退,當然也有一些幕僚、參謀願意留在下陪著大山岩一起殉城。
而人民軍殺進九連城中,基本沒有遇到什麼有力的抵抗,一來是九連城裏的日軍並不多,二來日軍的鬥誌也不高,因此像遼陽城中那樣的頑強抵抗,根本沒有出現,因此人民軍於6月6日淩晨1點,完全占領九連城,並在日軍司令部裏發現7、8具屍體,其中有一具屍體身穿的製服與其他人大不相同,至少是將軍級別,死因是太陽穴被擊穿,手裏還握著一把手槍,證明是自盡身亡,而且俘虜辯認,確定此人就是日本滿洲軍司令官大山岩元帥。
就在人民軍占領九連城的時候,日軍的南線防線也全線潰敗,其實被裝甲部隊撕開了缺口之後,日軍防線的崩潰也就是遲早的事情,因此負責守衛南線的日本第2軍團司令官奧保鞏大將和參謀長落合豐三郎少將協商之後,也果斷下令,從戰場撤離,向窯溝方向撤退。
而就在日軍撤退時,人民軍也趁勢隨後掩殺,不僅大量的殺傷殺死日軍,而且還俘虜了不少日本士兵以及日本的後勤人員。
到淩晨4點的時候,人民軍又收到好消息,原來第3軍攻破了鳳凰城。人民軍對鳳凰城的進攻發動時間最早,而守衛鳳凰城的日本第4軍團隻有不足4萬的兵力,不過日軍在鳳凰城準備的時間較長,構建了比較完善的防禦體係,這就給人民軍的進攻造成了不的困難。
另外於鳳凰城遠離主戰場,九連城這邊的失利消息很晚才傳到鳳凰城,結果讓鳳凰城的守軍能夠在較長的時間保持較高的鬥誌,這也自然增加了人民軍進攻的因難,好在是第3軍有自行火炮和牽引火炮這兩張王牌,因此靠強大的火力,硬是一點一點的攻克日軍的陣地,結果激戰了大半夜,才算是突破了日軍的防線,第4軍司令官野津道貫和參謀長上原勇作帶領敗軍,向東撤退,而在半途又遭到攻占九連城的人民軍襲擊,被打得幾乎全軍崩潰,野津道貫和上原勇作在少量精銳部隊的保衛下,趁著夜色才從戰場上逃離。
連續攻占了九連城、鳳凰城之後,人民軍也基本鎖定了勝局,不過這時戰爭並沒有完全結束,畢竟日軍的人數太多,即使是後勤人員,也接受過一些基本的軍事訓練,因此在被日軍被擊潰之後,建製也徹底被打亂,剩餘的日軍、後勤人員自覺不自覺的分成數十個團體,各自為戰,戰場也呈現出碎片化的局麵,極為混亂。
由於是在夜間作戰,既使人民軍有無人機和先進的通迅設備,也難以保證對戰場的全麵控製,而且經過了激烈的戰鬥之後,人民軍的編製也有些亂了,另外武器、彈藥也消耗了不少,因此羅嶽決定暫時停止戰鬥,隻守住幾個關建的要點,而各部隊就地進行整頓,重新恢複編製,等亮之後再尋找日軍。反正現在所有的橋都被炸了,也不怕日軍能夠飛過鴨綠江去。同時羅嶽還將指揮部遷進九連城,這樣也更於指揮,並且還派出大量的偵察兵,去偵察日軍的動向、分布情況。
淩晨6點的時候,羅嶽收到了負責北線牽製的第4軍的通知,發現有大量日軍在窯溝一帶聚集,人數約在10萬左右,並且在組織使用船隻、繩索等物渡江,由於這裏靠近第4軍的防區,因此首先被第4軍發現,不過第4軍實際隻有半個軍,總兵力還不到4萬人,不敢輕易發動進攻,於是趕忙向羅嶽報告。
這時色己經放亮了,而偵察兵也都紛紛回報,因此羅嶽對整個戰場的情況也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除了窯溝之外,日軍還有其他10餘個聚集點,多達萬人,少則也不1千餘人,而人民軍也都己經完成了重新整編,連攻占3鳳凰城的第3軍也趕來彙合,於是羅嶽也分兵派將,對日軍進行最後的清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