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人民軍集中火力,所有的機槍也都火力全開,打得日軍成排成片的倒地,但日軍的攻勢卻仍然不減,前仆後繼,前排的士兵倒下,後排的士兵馬上填補上來,似乎鬼神附體一樣。甚致都不能用不怕死的形容,而是根本不在乎死亡。
雖然人民軍和日軍打了好幾戰,但還是第一次見識到日軍的“板哉”衝鋒,不少戰士都被日軍這種不在乎死亡的進攻態勢驚呆了。
而坐在自行火炮的駕駛室裏觀戰的幾名人民軍的軍官己經通過無人機發現了日軍的進攻方向,基本集中在右正麵陣地,而其他陣地上則是門可羅雀,連牽製進攻的日軍都沒有,因此黃泰鬆也立刻將這一態勢通知張方平,讓他早做準備。
其實在日軍進攻之前,張方平的心情是相當好的,因為他剛剛收到了黃泰鬆的通告,援軍還有20分鍾就能趕到了,而從前兩次進攻的情況來看,張方平對守住陣地也充滿了信心。那知日軍的這一次進次卻像是打了雞血一樣,異常的興奮,張方平的心裏也感覺到不妙,又收到了黃泰鬆的通知,張方平也明白,日軍的這一次進攻不同於以前兩次了。如果日軍集中全部兵力進攻右前陣地,僅僅隻靠陣地上的一個連防守,既使有6挺機槍,後方也有迫擊炮和機槍的火力支援,恐怕也是守不住的,因此必須從其他陣地調軍隊來增援,或者是主動出擊,攻擊日軍的側翼。
但張方平又有些猶豫,這會不會是日軍設下的一個圈套呢?假做全力進攻右前陣地,等自己從其他陣地抽調兵力增援後,從其他陣地突破。因此猶豫了幾分鍾之後,張方平終於做出決定,首先否決了主動出擊,而從左前陣地、右側翼陣地各調一個排,增援右前陣地,同時又命左翼陣地準備增援左前陣地。
在這個時候,張方平的弱點也完全暴露出來,一個是經驗不足,當然這並不是指個體的作戰經驗,而是指揮戰鬥的經驗,雖然張方平有和八國聯軍的作戰經驗,但那是作為普通士兵和班長時的經強,但他在擔任排連長時,隻參加過幾次剿匪作戰,而在營長任上則連一次實戰都沒有,對張方平這樣一個參軍時還是個大老粗農民,現在的文化水平也僅限於脫文盲和基本的算術,連舊時空的學水平都達不到,指揮一個營6、700人,最多可以達到上千人戰鬥,確實是有些為難他了。
另一個就決斷力不夠,當然這是經驗不足的直接反應,自己沒有經曆過的戰鬥,或沒有在培訓班學過的戰鬥,就不知該如何處理了,而且張方平也不是那種有打仗賦的人,因此指揮作戰也是以謹慎、穩妥為主,但問題打仗是不能一味的求穩,雖然兵書上,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但有時戰機出現,必須要冒一些風險才能抓住。
在這場戰爭的前半段,張方平的指揮到是沒有失誤,但進行到了最關建的時候,張方平至少犯了兩個錯誤,一是沒有極時決斷,戰場局勢瞬息萬變,決斷必須快速極時,那怕是錯誤的決斷,也比遲疑的決斷要好,張方平猶豫了幾分鍾才做出決斷,而這幾分鍾就成了戰場的關建,日軍正是趁著這幾分鍾的時間,終於突破了人民軍的防線,殺入人民軍的陣地,盡管日軍在進攻當中,付出了近500饒巨大傷亡,但日軍的人數仍然遠多於人民軍陣地的人數,何況日軍的白刃戰能力一向在人民軍之上。
第二個錯誤是變陣的時候過於求穩,想追求麵麵俱到,結果卻是造成兵力分散,不能將主要兵力用在戰場最需要的地方,僅僅隻給右前陣地調來了兩個排的增援兵力,對於右前陣地的局勢來,實在是杯水車薪,而且如果援軍能在日軍攻入了人民軍的陣地前趕到,或許還能讓陣地多堅守一段時間,為張方平贏得調整的時間,但援軍趕到時己經晚了,日軍攻入了人民軍的陣地因此盡管這兩個排立刻投入到戰鬥中,但也根本無力改變大局。
盡管人民軍也十分奮勇的作戰,但無論是兵力還是實力都相差太遠,而且進入白刃戰之後,其他陣地的火力支援也無能為力了,因此右前陣地也徹底被日軍擊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