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民軍發現這支日軍不久,日軍也同樣發現了人民軍,雖然日軍沒有無人機這樣的高科技產品,但派出了大量的偵察兵,而且自行火炮部隊的人數眾多,動靜更是不,兩輛200毫米自行火炮車更是明顯的目標,因此想不被發現都難。而且日軍的偵察兵甚至發現了自行火炮。
雖然日軍是第一次看到自行火炮,但隻要看到車上那根粗長的炮管,也就不難判斷這是什麼武器了,而且現在日軍都知道人民軍己裝配了裝甲列車炮,因此也能夠確定,這一定是和裝甲列車炮類似的,將海軍的艦炮搬到陸地上使用的大口徑火炮,而且還是不用鐵軌可以隨意的移動,也可以想像這樣的武器可以給日軍造成多大的威脅。
於是日軍認定這絕對就是自己在尋找的有價值的目標,因此日軍的指揮官也立刻決定,就向這支人民軍發動進攻,一定要摧毀這兩門不需要鐵軌的列車炮。不過這支日軍是輕裝出擊,並沒有帶什麼重武器,隻帶了有三門37毫米速射炮,主要的武器還是步槍,機槍。
幸好是人民軍有無人機,因此提前5000米左右發現了日軍,也為自己贏得了半個時的準備時間。
負責護送自行火炮部隊的營長叫張方平,他原來是河北保定地區的一個農民,曾經參加過義和團,被八國聯軍擊敗之後,和20餘個團眾在鄉下躲了一些日子,後來人民軍擊敗了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在招兵時加入的人民軍,現在晉升到了營長。
雖然人民軍隻成立5年時間,但現在內部也分出等級和資曆來,凡定在穿越集團入駐山東之前參軍,並參加過與八國聯軍作戰的,在人民軍裏就可以算是前輩了。而且這一批士兵基本都有實戰的經驗,隻要是資質不是太差,到現在基本都晉升到了營級軍官,既使當不了營長,也可以任副職,或是在後勤、輔助部門裏任職,而有些文化底子的士兵,經過教育學習之後出任營教導員,走政工的道路,或者是技術兵種,如炮兵;而少數資出眾的士兵甚致晉升到了團級,雖然不是出任正職,但也是人民軍重點培養的對像。
其次就是在穿越者在山東立足以後,在山東招兵時參軍的戰士,這批人主要參加過山東的繳匪作戰,有一定的實戰經驗,是人民軍的中堅力量,現在也基本都出任排連級的軍官,但也有一部份人因各種原因,現在還是班長,甚致是普通戰士。
最後一批則是在確定參加了遼東的戰爭以後,擴編時加入人民軍的士兵,人數最多,但絕大多數都是普通士兵,但基本沒有什麼實戰經驗,隻有少數訓練突出或是素質出眾的士兵可以出任班長。
不過同樣是營長,但也是有區別的,在主力師、海軍陸戰隊裏任營長的,都是資質、能力較為出眾的戰士,升到營長的時間要早一些,在同一級軍官裏,資曆也是要高出一籌,而普通師次之,後備師再次,而最次的當然就是後備團。
而張方平的資質中等,因此每次晉級是隨著人民軍的每一次擴編升職,不快也不慢,屬於四平八穩,按步就班,升到營長也差不多有一年時間了,當然這是在人民軍內部相比而言的,而在其他軍隊中,從軍4、5年時間就能升到營長,己是少有的快速了。
張方平的資質雖然一般,但畢竟是八國聯軍幹過幾仗的,作戰經驗要比繳匪戰爭強得多,而且每次晉升,都參加了中下層軍官的培訓班,因此不僅有實際經驗,還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他當然也知道護送這兩門自行火炮的責任重大,因為這是全軍都要倚仗的重火力支援武器,是絕對不能有差池的。
當然隻用堅守1個時,就會有援軍趕來增援,因此張方平心裏到也不算太慌。於是立刻按照白己學習的知識和平時的訓練,布置防禦圈。首先命自己營所屬的1連、2連向敵軍方向前出500米,布置防禦陣地,兩個連相隔約300米的距離;又命3連和自行火炮部隊護衛連分別向左右方向前出300米,布置兩則的防禦陣地。自己的營部設在正前方陣地後300米,正好位於防禦圈的中心部位,同時也是迫擊炮陣地的位置。
而所有車輛全都位於防禦圈的後方,馬車分成兩列,布置在三輛機械車的兩側約100米位置,隨行的後勤,火炮操作,維護等人員以這8輛馬車為依托,布置內圈防守。而騎兵部隊則在陣地後的密林中隱蔽,伺機而動。無人機則在空中巡視,監控敵軍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