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進行到下午6點左右時,由於色漸暗,雙方也都停止了戰鬥,守住自己的占據的區域,進行修整、休息。而這時人民軍已經在遼陽的西城占據了一塊橫向長約1200餘米,縱深300餘米的區域,而在南北城兩線也都各有收獲,北城占據了約三成的區域,南城也占據了一塊約600米寬,200深的地區,這三塊地區合起來,大約占到了遼陽城1/6的區域,不過全下來,人民軍的總傷亡達到了5000餘人,其中超過9成是在遼陽城內的戰鬥中造成的,城市戰的殘烈程度,也可見一斑。
而收到了今的戰果後,邱亞輝也是且喜且憂,喜得是改變了戰術之後,果然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照這樣打下去,明到是有望全麵占領遼陽城,雖然比預期的要晚了一的時間,但對整體的戰局影響並不大;憂的是傷亡太大,而且明的戰鬥恐怕還有更大的傷亡等著自己,雖然人民軍並不是軍閥部隊,第2軍也不是邱亞輝的私人軍隊,但畢竟是他一手創建起來,有著深厚的感情,因此見部隊有這樣大的傷亡,心裏當然是不好過的,不過戰爭就是這樣殘酷,而且人民軍要成長為一支強大的軍隊,也必須經曆這樣艱巨的戰鬥磨練才校
其實日軍的情況也好不到那裏去,即使不算外圍陣地的損失,僅興計算遼陽城內外戰鬥的傷亡,日軍也達到了5000人左右,和人民軍基本相當。但人民軍投入作戰的是一個軍,共計約7萬人左右的兵力,而日軍在遼陽城裏隻有兩個師團,盡管收納了一部份外圍陣地的敗軍,但總計兵力也不到4萬人,因此人民軍還不算傷筋動骨,但日軍是扛不住這樣大的損失。而且日軍還收容了大量外圍陣地撤下來的傷兵,而遼陽城裏的地盤又少了1/6,因此不僅是醫院捉襟見肘,也很打擊日軍的士氣,誰都知道日軍是要放棄遼陽城的,但這些傷兵怎麼隨大軍一起離開呢。
大山岩和兒玉源太朗也是憂心忡忡,他們原來計劃至少要在遼陽駐守5以上的時間,這樣才能夠比較從容的布置撤軍的行動,而現在看來,恐怕連3的守不住,這也給撤軍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大山岩和兒玉源太朗連夜協商,決定加快撤軍的速度,明必須從沈陽全部撤完,而且主力部隊也要撤出遼陽。留守部隊則要在遼陽再堅守一,才能撤退。
好在是現在日軍還牢牢的控製著東城牆,因此保證自己可以隨著撤出遼陽城去。而為了確保退路,日軍決定在必要的時候,將城牆炸斷,這樣人民軍就不能順著城牆進攻占領東城牆。
而在其他的戰線上,也都發生了一些變化,到下午5點鍾左右,太子河上的木橋總算架好了,共計用時10時40分鍾,比預計的時間多了2個多時,當然這也在合理的範圍內,畢竟8時是在家裏的測試時間,而在現場架橋,意外因素增加,因此多2個時也不算什麼。
但就在第4軍過河的時候,收到了指揮部的消息,原來張台子的日軍兵力増加,原來隻有一個旅團守衛,現在己經增加到了一個師團、三個旅團,總計約4萬餘人。
原來遼陽外圍正麵的三個陣地失守之後,大山岩和兒玉源太朗雖然決定依托城市進行防守,拖住人民軍,但東北的張台子陣地卻不容有失,因為張台子是沈陽到遼陽鐵路線上的一個車站節點,也是沈陽撤軍的必經之路,從沈陽撤出的軍隊不在進入遼陽城,而是在張台子直接轉向東南行,經由白雲山向鳳凰城方向前進。好在是太子河拖住了人民軍的進度,才使張合子沒有失守,於是大山岩下令,從沈陽撤軍中抽調一個師團、二個旅團,負責守衛張台子,至少一時間。
而人民軍東北司令部收到這個情報之後,立刻下令第4軍明必須攻下張台子,這到不是怕日軍跑了,而是因為司令部己經接到青島方麵的通報,俄軍打算在明發動對沈陽的進攻,而現在日軍的大部份軍隊己撤出沈陽,肯定是擋不住俄軍的進攻,因此人民軍攻占張台子,主要是為了防止俄軍占領沈陽以後,進入遼陽地區。
雖然華東政府和俄國有協議,雙方的軍事行動是以十裏河為界,但俄國的信用一向都是不怎麼可靠的,因此也不能不防著俄軍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