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五章 遼河之戰(一)(2 / 2)

兩條戰線上的炮彈的落點之準確,令日軍也大為震驚。而且根據日軍炮兵的觀測,以及偵察兵偵察的結果都確定,人民軍的炮兵陣地在至少1 5千米以外的位置,而這個距離,己經超過了日軍第11師團的所有火炮『射』程,當然就算日軍有這樣遠距離『射』程的火炮也沒有用,因為日軍既無法有效觀測炮彈的落點,也無法將觀測到的炮彈落點極時的傳回給炮軍。

遼中失守之後,也有一部份日兵逃到沙嶺堡來,向土屋光春講人民軍對火炮的運用相當強,不僅打得遠,而且精準度也相當高,還有一批大口徑、遠距離火炮,懷疑有可能是將海軍用的艦炮搬到陸地上來。

但土屋光春對這一套法相當懷疑,因為這從根本上顛覆了土屋光春對這個時代炮兵戰術的認知,因此土屋光春認為這是敗兵為了減輕自己的罪責,而故意誇大敵軍的戰鬥力,也就沒有放在心上。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敗兵的講竟然都是真的。

隻是現在土屋光春也是束手無策,因為自已的火炮根本打不中別人,隻能幹著急使不上辦法。土屋光春也曾冒險派出股炮兵,靠近人民軍的陣地,然後開炮打擊人民軍的炮兵陣地,但還不等日軍完成開炮的準備工作,就被無人機發現,指引人民軍的火炮進行打擊,結果幾輪炮擊下來,日軍的炮兵就什麼也不剩下了。

人民軍的炮擊整整維持了半個多時,1 8門155毫米*炮足足打出了上千發炮彈,而兩門200毫米*炮也打出了120餘發炮彈,而遭到火炮打擊的陣地,均受到了不的損失,兩邊的陣地加起來,傷亡人員超過了1000人。陣地上的防禦工事、火力點等也都被催毀了不少。

不過隻憑炮擊顯然是無法徹底擊敗日軍的,而且要占領日軍的陣地,還是需要靠地麵部隊的進攻才校因此在炮擊停止之後,人民軍立刻向日軍陣地發動了進攻。

而雖然日軍的陣地遭到了人民軍炮兵的猛烈打擊,但陣地畢竟沒有被完全催毀,還是有相當的防禦力,因此在人民軍的炮擊結束之後,伏在戰壕裏躲避炮擊的日兵也都紛紛『露』頭,重新布量陣地防守,被催毀的火力點也盡力重新恢複,阻擊人民軍的進攻。

應該到這個時候,戰鬥才算是真正進入到全麵展開的階段。

但守衛陣地的日兵很快就發現,人民軍的進攻模式,和俄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盡管人民軍投入進攻的人數看似不少,幾乎漫山遍野,但士兵之間的距離拉得明顯要比俄軍開得多,因此分得較散;另外人民軍的進攻看似雜『亂』無章,並不是所有士兵都一鼓作氣的向衝鋒,而是有人向前衝,有人卻在進攻途中找掩體躲避,並且向日軍的防線開火『射』擊,但又似乎是依據著某種規律,到並不是『亂』打『亂』衝。

這個時代的陸軍進攻戰術還帶有濃厚的線列戰術時代的痕跡,進攻時基本都是采用密集陣形,並且指揮官們也要求士兵要一鼓作氣,以最快的速度衝到敵軍的陣地中,然後和敵軍展開白刃戰,最多也就是在進攻之前,用火炮對敵方的陣地進行火力打擊,削弱敵方陣地的防禦力。但這種戰術對於防守方是極為有利的,既使是遭到敵軍的炮火打擊,但隻要能夠在炮擊之後,迅速時布置好完善的防線,再有幾挺機槍構成火力點,就可以對進攻方造成巨大的殺傷。因此要想從正麵攻破敵軍陣地是相當困難的,大多數進攻戰鬥都是采用正麵牽製,側翼迂回戰術。而如果遇到無法進行迂回的戰場環境,隻能進行正麵進攻,就必須付出慘重的代價。

在日俄戰爭中,日俄雙方基本都是采用的這一套戰術,不過在大多數時間裏,日軍都是進攻的一方,而俄軍是防守著,因此如果要統計戰場上的傷亡,日軍要遠遠的高於俄軍。

但在麵對人民軍的進攻時,打起來就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在以往與俄軍的戰鬥中,馬克沁機槍絕對是戰場收割機,隻要一陣掃『射』,敵軍就會像割莊稼一樣成排成排的倒地,如果有一個堡壘,就更是可怕,進攻方往往要付出數百饒代價,才能打掉一個堡壘。

而麵對人民軍時,機槍“突突突突”,打得雖然歡快,但機槍副手看得明白,一陣掃『射』下來,人民軍一方能夠倒下10個就算是相當好的結果了,這一方麵是人民軍的士兵分得較散,另一方麵一但遭到機槍的打擊,人民軍是不會傻傻的向前硬衝,而是就地臥倒躲避,等這一輪掃『射』過了再爬起來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