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之死(一)(2 / 2)

李鴻章又:“菊藕夫妻雖然在青島興辦了產業,但也不宜在青島久居,我在上海還有一所府宅,留給你們,就在上海定居,上海離青島不遠,也方便管理,幼樵是曉事的人,會明白我這一番苦心的。”

李經璹趕忙道:“是,父親。”

李鴻章又歎了一口氣,道:“據我看來,朝廷現在雖然在變法革新,但積重難返,又無可堪大用之人,難有大做為,臥榻之側有海外華人虎視眈眈、周邊又有各國列強各懷鬼胎,隻怕也難逃大限,因此而不出10年,中國必有一番鼎革紛『亂』。而在『亂』世當中,隻有海外華饒行事作風頗有新氣,或可取而代之,隻是有各國在傍掣肘,未必就能輕鬆定鼎。而在時局尚未大定之時,你們千萬不可參與其中,以明哲保身為上。而各方若未有掌控大局,亦不會對你們太為難。”

幾個兒子聽了,立刻都齊聲道:“謹尊父親之訓。”

李鴻章微微點頭,道:“隻是海外華饒治國之道與別人不同,如果他們最終能夠定鼎下,或是占據安徽、江蘇之地,必會收盡下之地為公有,而你們切不可和海外華人相爭,最好是主動把土地都獻出去,我留給你們的遺產,既使去了所有的田產土地,亦不為貧,不可因利而失大局。如果有其他各支為土地之事來求你們,也決不可答應,而是應力勸他們也將土地獻出,聽與不聽由他,但絕不可與其他各支聯合與海外華人相抗爭。”

“若是海外華人真的開朝立業,我和他們還有一點香火情份,而且為了安撫人心,或許會請你仙出仕任職,你們到也不必拒絕,大可出來任職,不過應當謹記凡事當低調,不可張揚,更不可參海外華人內部的爭鬥,如果時局尚好,到也不妨多幹些時日,如果時局有變,就立刻辭官不做,回歸鄉裏,多做些興教濟民,修橋鋪路的善舉,落個好名聲,方可保全我李氏一族興旺。”

子女們聽了,也都又連聲答應。

李鴻章聽了,臉『色』稍安,又道:“都記下來了嗎?”

李經方忙道:“父親,都記下來了。” 著將記錄的紙箋交給李鴻章看。

雖然李經方對言辭進行了一些潤『色』,但內容卻是完全按照李鴻章的意思,因此李鴻章看完之後,也點零頭,又從李經方手裏接過筆來,在紙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並且蓋上了自己的印章,然後將這份遺囑也放進檀木箱裏,道:“我要的就是這些,你們自已好自為之吧。”

完之後,李鴻章示意李經璹,讓自己重新躺到床上,合上眼睛,其他人也都依次悄然的退出了病房。

就在當晚上11點,李鴻章在府邸中病故,亨年83歲。

其實李家對李鴻章的病故早己有思想準備,因此李鴻章的後事也都已安排好了,棺木、壽衣均早己定好,當下立刻先將李鴻章的遺體成殮起來,然後布置好靈堂,又安排了香錁紙馬等物,並連夜報給清廷。

慈禧、光緒是在第二清晨收到李鴻章病故的消息,同時也收到了李鴻章的遺拆,李鴻章在遺拆中主要是強調兩件事情:一是告戒清廷,千萬不可參與到日、俄、華東『政府』的紛爭中去,也絕不能和華東『政府』為敵,隻有這樣才能保全清廷;二是向清廷推薦袁世凱,保舉袁世凱進入軍機,參與國政。

其實這兩條都是李鴻章的一慣主張,庚子國變之後,李鴻章進入軍機,就一直主張清廷不可與華東『政府』為敵,並利用自己的威望,數次壓製了滿族權貴的激進計劃;而且李鴻章再度得勢以後,也一直在扶持袁世凱,衍然是把袁世凱當自己的接班人培養,袁世凱這幾年能夠一帆風順,固然是袁世凱自身有能力,但也和李鴻章的支持不無關係。當然,也正是有李鴻章這座大山壓著,袁世凱的實際權勢比舊時空裏還是要差一些。

看完了李鴻章的遺折之後,慈禧和光緒也都不禁失聲哭泣起來,盡管他們對李鴻章的病故早有思想準備,畢竟李鴻章己是年過80的老人,遲早有亡故的那一,但聽到了李鴻章病故的消息,還是禁不住一陣巨大的失落感,因為現在大清國還不能沒有李鴻章。

最快更新閱讀,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