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六章 工業成就(二)(2 / 2)

不知不覺上午的時間就這樣過去,而海歸者們的參觀還沒有結束,其實下午的參觀才是今的重點,原來是高劉汽車公司和軍方合作進行的固定翼飛機研發項目己經進入到了正式試飛的階段,時間就是今下午,因此才專程組織海歸者們來觀看,參觀汽車生產隻是附帶的。

高劉汽車公司成立之後,就立刻和軍方合作,成立了固定翼飛機研發項目組,由全部的直升機駕駛員,以及少數幾個飛機愛好者,並且帶了20餘名本土學生,總計63人。經費由軍方調拔。

其實固定翼飛機的原理也並不複雜,由其是螺旋槳飛機,雖基本的原理就是利用飛機首部或尾部的螺旋槳提供牽引力或推力,機翼提供升力,主機翼的連襟翼和尾翼控製飛機的上升下降,垂直尾翼控製飛機的方向。而最關建的部份就是發動機,在舊時空的飛機愛好者中就流傳著“隻要發動機給力,門板也能飛上” 的法。

當然螺旋槳飛機的發動機相對簡單,一般的汽油機或柴油機就可以,萊特兄弟製造的第一架成功飛行的飛機飛行者一號,就是用的一台12馬力四缸水冷汽油發動機。

不過項目組並不打算直接使用這個時代的發動機,主要是現在的發動機功率太低,沒有實用『性』,因此決定先用汽車的發動機代替,一方麵積累製造飛機的經驗、收集飛行數據;另一方麵也培養飛行員,等這個時代的發動機技術成熟以後,再使用這個時代的發動機。而且也用不著等太舊,在舊時空裏,1911年發生的意土戰爭中,飛機就首次登上了戰場,明那個時候的發動機技術己有了長足的進展,離現在也隻有6年時間。

而華東『政府』也十分重視固定翼飛機的研發,公共資產管理部也專門撥給項目組4輛汽車,用於改造飛機。除了發動機之外,其他的部件也有不少都能派上用場。

雖然這4輛汽車都是型車,但發動機的功率都在100馬力己上,既使是汽車發動機轉換成飛機發動機,會有一定的功率損失,但動力充足,也遠遠超過了這個時代。

由於受至於動力不足,因此萊特兄弟製造的飛行者一號是采用木布結構,主結構是用的木杆和少量夾板,沒有封閉機艙,機翼是在木框架上纏亞麻布。而且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飛機基本都是木質結構,當然主龍骨是用的鋼結構。而全金屬飛機則要等到30年代才會出現,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還有一部份木殼飛機。

100馬力的發動機當然不能支持全金屬飛機,但也可以滿足木殼結構飛機的動力要求,到不用像萊特兄弟那樣用布質機翼。

當然飛機用木材也是有講究的,並不是什麼木頭都能用,不僅質量要輕,還要有相當的硬度,而且還要紋理均勻,易於加工才校一般機體、機翼材料可以用雲杉木,因為雲杉樹高大通直,節少,材質略輕柔,紋理直且均勻,結構細致,易加工,具有良好的共鳴『性』能;另一個關建的部位是飛機螺旋槳,由於螺旋槳是飛機的主要動力來源,堅硬度要比機體更強一籌,而櫸木是螺旋槳材質比較好的選擇,主要是櫸木堅硬密實,抗衝擊『性』強,在蒸汽下易於彎曲,可以便於製作造型。

其實適合製造飛機的木材有很多,並不是隻能用雲杉木和櫸木,甚致有大量木材的『性』能要超越雲杉木和櫸木,但是都太稀少了。隻有雲杉木和櫸木的產量大,應用範圍廣, 這兩種木材在中國都有出產,而且產量都很大,盡管山東並不出產這兩種木材,但都是很容易能夠買到。

這樣製造飛機的主要部件,材料都得到了落實,下一步就是著手設計,這到也不是難事,畢竟有那麼多經典的機型可供參考,最終設計組決定采用一戰時期德國的主力機型信翁係列戰機為原型,著名的紅『色』男爵馮??裏希特霍芬就曾駕駛過這型戰機。

經過了三個多月的設計之後,最終定型的設計成品是:整機全長7.2米,采用紡錘般的流線形木製機身,這也是信翁係列戰機的最大特征,而流線形機身可以減低飛行阻力,提高機身強度,中彈後的生存『性』好,並且也不難製造;機翼則是采用上下雙翼麵,上翼展8.6米,下翼展7.4米,雖然雙翼結構會降低飛行的靈活『性』,但卻可以增加升力,畢竟動力擺在那裏;機高2.7米,空重624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