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盡管人民軍對清軍形成了合圍之勢,但畢竟兵力有限,不可能對清軍形成完全的包圍,因此戰場上有很大的空隙,不少清兵就趁著這些空隙,逃離了戰場,也正是如此,張彪、黎元洪才能夠從戰場上僥幸脫身,畢竟兩人都是湖北清軍的主將,而且在軍中也頗有些威信力,由其是黎元洪,由於平時頗為善待士卒,可以算是深得軍心,兩人才能在全軍潰敗的時候,仍然能夠聚集2、300士兵突圍。
當然突圍的過程也是十分驚險的,兩人都是拔出了手槍,親自上陣,在突出了重圍之後,兩人仍然不敢停留,率領著士兵一口氣跑出了十幾公裏,一直逃到了襄陽府境內才算是收住了腳步,而這時兩饒身邊隻剩下了200餘人,但陸續又有清兵逃出來,見兩位主將仍然健在,因此也都陸續的聚隴了過來,到了下午的時候,兩人共計收容了800餘名士兵。
但想著十幾前兩人率領軍隊從湖北出擊時,大軍萬人,是何等的意氣風發,而現在卻落到這般田地,因此張彪、黎元洪也都不由得悲從心生,抱頭大哭起來,黎元洪甚致拔出手槍來要自殺,幸好是被左右的士兵拉住,又百般勸慰,才算是勸住了黎元洪。
隨後張彪、黎元洪又商量了一了,認為就這樣回武昌去,實在是沒有臉見趙爾巽了,因此決定暫時退守到襄陽府去,當然這時仍然還陸續有士兵逃出來,於是兩人又分出幾支股軍隊,卻搜尋其他散落的逃跑士兵。
而張彪、黎元洪徒了襄陽府以後,才知道原來河南清軍早就己經被義勇軍擊敗了,就連主將謝寶勝都陣亡了,這一次征剿也徹底失敗了。到了這一步兩人也沒有別的辦法,聯名給武昌的趙爾巽發電,通報了戰敗的經過,並請求朝廷處責。雖然這一次出兵是湖北、河南兩省私下行動,並沒有報知朝廷,但現在征剿慘敗,損兵拆將,肯定是瞞不過朝廷了,而丟官棄職也是免不聊,別是他們兩人,就連湖廣總督趙爾巽,河南巡撫張人駿,這一次恐怕也都是在劫難逃了。
當然清軍的失敗就是根據地的勝利,這一戰共計殲敵2700餘人,俘虜3000餘人,繳獲步槍1500餘支,子彈8萬餘發,另外在炮兵陣地上搜羅零配件,竟然還能拚出4門火炮來,還有騾馬牲口600餘匹,各種車輛100餘輛,以及一些其他的各種物資。
而這一戰結束,根據地也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在整個戰爭中,義勇軍共計殲敵7300餘人,俘虜5700餘人,義勇軍自身陣亡了971人,另有1603人受傷,可以取得了十分輝煌的勝利。但根據地也為此付出了不的代價,為了不給清軍留空子,共計遷移了27個村莊,涉及到的人口多達5萬餘人,這些饒遷移安置都需要根據地政府負責,而且還有些村莊還遭到了清軍的破壞,或是戰爭的毀壞,重建也是由根據地政府買單的。
雖然根據地在土地改革時沒收了一批地主的財產,到是積攢了一些錢財,但由於根據地的範圍基本都在農村地區,經濟十分落後,因此根據地的財政也並不寬裕,遷移安置居民,以及村莊的重建,另外還有陣亡的士兵要撫恤,還有俘虜的大量清兵要養活,這些都給根據地的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因此根據地的負責人陳召沒高興多久,就愁眉不展,畢竟軍隊不會管這些事情,隻能由行政官員來解決。
於是陳召在寫給青島行政院的報告中,不僅講了根據地所取得的戰果,也詳細明了根據地目前遇的財政壓力,同時當然也提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一是將俘虜的清兵名單送到河南和湖北,要求支付贖俘的費用,這樣不僅可以減輕根據地的壓力,還可以增加根據地的收入;二是允許根據地攻占大城市,因為大城市的經濟發達,而且還可以再打擊一批清廷的官員、權貴及地方豪強,沒收他們的家產,也能夠讓根據地的財政情況在短時間內得到改善;當然光是靠贖俘費和打擊土豪劣絆是不能長久的,因此要從根本上提高根據地的經濟水平和財政收入,應該立刻全麵攻占歸德府,這樣可確保根據地和華東政府的交通暢通,那麼根據地就可以和華東政府之間進行經濟來往交流,甚致根據地還可以借助山東的港口碼頭發展對外貿易,這才是確保根據地的經濟發展的根本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