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七章 訪問(上)(2 / 2)

由於雙方此前己經達成了合作關係,因此也沒有多客套,互相問候之後,村壽太郎就直奔主題而去,道:“李委員,根據我們日本的判斷,俄國很有可能在1904年上半年就發動戰爭,俄國是華東政府和日本最大的威脅,如果任由俄國發動戰爭,而我們雙方被動應戰,恐怕是對我們並不利,因此我認為我們應該主動進攻才行,不知道華東政府能夠在1904年上半年進行戰爭呢?”

李三傑在心裏把村壽太郎鄙視了一番,不就是想用偷襲的戰術不宣而戰嗎?還要得這麼冠冕堂皇的,偷襲是日本的老手段了,甲午戰爭是如此,日俄戰爭也是如此,在舊時空裏,後來的太平洋戰爭,還是這一套。不過不能當著村壽太郎的麵出來,但李三傑也早有應對,道:“村外相,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俄國基本是不可能在1904年上半年發動戰爭的,因為他們還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雖然俄國在遠東地區集結了大量的軍隊,但兵力的分布極不合理,而且物資彈藥也不充足,更重要的是西伯利亞大鐵路還沒有建成,因此我們認為在1905年以前,甚致是在1905年的上半年,俄國都不可能發動戰爭。”

雖然被碰了一個釘子,但村壽太郎的麵色不變,他是和海外華人打過交道的人,知道這批人決不好糊弄,而且他也知道,進入1903年以來,海外華人以通商的名議,在東北地區設立了10餘個商館,當然都是為了收集情報的,盡管海外華饒起步較晚,但畢竟是中國人,容易得到地方民眾的支持,因此俄國的實際情況,海外華人應該是能夠查得清楚。

村壽太郎到也並不想和李三傑爭辯俄國會在什麼時候發動戰爭,這不過隻是一個借口而巳,道:“中國有一句成語,疆兵不厭詐’,也許俄國並沒有完全做好戰爭的準備,但如果俄國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爭,不是正好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嗎?從兵法上,這叫做出奇不意,因此我們也不能不防。”

李三傑點零頭,村壽太郎果然是老奸巨滑,雖然是強詞奪理,但也不能沒有一點道理,他當然也不會去和村壽太郎爭論,道:“我們的備戰工作,是按照在1905年發生戰爭準備的,最理想的時間是在1905年的下半年,而在1905年之前,除非是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俄國將要發動戰爭,我們是不會主動挑起戰爭的。”

其實李三傑的回答也在村壽太郎的預料之中,畢竟現在華東政府正在大規模招兵,又在德國定購軍艦,這些事情都是瞞不過去的,因此日本也不難推論出華東政府的準備時間,而且按照日本政府的分析,這種情況是對日本有利的,在戰爭之初,由日本單獨對俄國作戰,如果能夠獲勝,當然也就沒有華東政府什麼事了,而在戰後日本當然將獨獲戰爭帶來的巨大利益。

而如果曰本不敵俄國,或是戰爭進入到僵持時候,華東政府出兵對俄作戰,就可以挽救日本的敗局,或是打破僵局,這樣盡管日本不能獨獲戰爭紅利,但至少是勝利者一方,不僅可以保住自己在朝鮮半島的利益,而且多少也能收獲一些其他利益,總比徹底失敗要好。

當然也有人認為,如果日本和俄國打成兩敗俱傷,海外華人恐怕是會坐收漁人之利,把曰本、俄國一起收拾。但立刻有人提出,一但海外華人出兵進攻日本,那麼日本就是在與兩個國家作戰,就構成了啟用【英日同盟】的條約,英國必須出兵參戰,有英國參戰了,還怕什麼海外華人呢?

盡管有人提出,真要到了那個時候,英國也未必就會尊守條約出兵,不定會坐視華東政府、俄國、日本三方大亂鬥,但這種意見並沒有受到日本政府的重視。

於是村壽太郎道:“我幻對俄作戰,宜早不宜遲,拖延的時間越長,俄國在遠東地區聚集的實力就會越強,而對我們就越是不利,我們日本到是可以在1904年的上半年就發動對俄作戰,但希望華東政府能夠給予我們一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