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怡、高琪也被她的話逗得格格笑了起來,把剛才學習的壓力似乎都給忘了。
穿越到這個時代進入第4個年頭,而華東政府也己經成立了3個年頭,教育體係也初步建立起來,現在己經做到了每縣的鄉村中至少有3所學校,教授讀書識字的基礎知識,而教師基本是傳統的知識份子,還有一部份人有秀才的功名;而每個縣城至少有一所學校,除了基礎知識外,還有少量的近代教學內容,如數學、地理、曆史、文之類,教師除了傳統知識份子外,也有一部份是接受過近代教育的新知識份子;而在府州級的大城市,都成立了完全新式的學校,教學的內容、形式也都是新式的,由穿越者擔任校長,教師中隻有少量的傳統知識份子,其餘均是受過近代教育培養,甚致是有過國外留學經曆的新知識份子,還包括少量的外國人。
可以一個僅僅成立3年,而且在幾乎是完全封建社會的基礎上建立起這樣的教學體係,己經是相當不錯的成就了,另的不,隻是有近代教育背景的教師人選,就讓華東政府費盡了心思,一方麵大力提高教師的待遇,那怕是一個基層的鄉村教師,一年的收入也可以超過100銀元,而在府州級的大城市學校中任職,年收入可達到300銀元以上,少數甚致可以超過千元,薪資水平遠在華東政府的平均薪資以上。另一方麵則是大打情懷和精神,把教師的職責上升到為了國家、民族富強高度。不過隨著華東政府的聲望提高,也確實吸引了不少受過近代教育的人。
而穿越者最初建立的希望學校更是得到了充份的完善,就在1903年初,青島的希望學校正式分為、初、高三級的教育製度,津的希望學校隻設了、初兩級。
現在希望學校的學生構成,己不是由穿越者收留的孤兒,而是在政府機構的工作人員或工廠員工的子女,當然都是表現出色,而且對華東政府忠誠的人,並且全免學費,因為穿越者立誌將希望學校打造成培養自己嫡係的學校,類似於舊時空的黃浦軍校。
華東政府也對希望學校的教學十分重視,教師自然都是挑選的精英,而且共有15名穿越者在學校內任職,另外還有34名穿越者兼職教學,包括現在華東政府教育部的正副部長方斌、方桂芝都在學校兼任職務。希望學校是釆取住宿式教學,平時學生都住在學校裏,每周隻休息一,的課程安排和舊時空基本相當,但內容更為豐富,同時也重視體育、勞動、音樂、美術等素質培養,並且還增加了不少社會實踐的內容,目地還是為了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
應該這個時代的孩子們對學習的態度要遠比舊時空裏重視得多,都知道這樣的機會十分難得,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沒有任何費用,無論是學習還是食宿,都是全免費的,而且這時己有約300餘名學生從希望學校裏畢業,並且都在政府或工廠裏任職,有些人已經升為主管,這也讓本土歸化民形成了一個共識,希望學校的學生就是“子門生”,隻要進了這所學校,飛黃騰達是指日可待的。
不過希望學校目前還是采用的主動錄取製,不是想進就能進的,即使是在政府或工廠裏工作的本土歸化民,也要進行嚴格的審核,隻有軍饒子女是無條件的錄取,不過軍人絕大部份都是年輕人,還沒有子女。
現在青島、津兩地的希望學校共計約有5000餘名學生,而絕大部份學生都十分珍惜這難得的機會,相當刻苦,每在宿舍裏都要學習到關燈,幾乎沒有多少人玩鬧,當然學校釆用的嚴格教學模式也是原因之一,每都有大量功課需要完成,當然除了正常煆煉運動的時間外,也沒有多少玩的時間。
不過有不少穿越者對教育部的教育模式提出過異議,認為他們執行的是舊時空裏落後的填鴨式的應試教學,用的仍然是題海戰術,這樣教學模式是培養不出高素質人材,而應該釆用素質教育,開放式教學,充份釋放學生的性等等。
但這種建議遭到了教育部的嚴厲駁斥,因為現在華東政府最需要的不是少量所謂高素質人材,有穿越者就足夠了,而華東政府現在需要的是大量基層人員,要求他們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及數理化常識,能夠勝任大部份近代工業工作,或者經過短期技術培訓就能上手的技術工人。白了高端人材是建立在廣大的基層人員的基礎上,技術工饒基數大了,自然就會有高素質的人材從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