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內部為日俄戰軍積極準備的同時,華東政府對外的活動也沒有停過,除了在旅順積極布局之外,華東政府正式向德、美、英三國提出了發行債券的意向。
德國首先向華東政府發出了積極的回應,表示願意為華東政府在德國發行債券提供便利條件,並希望華東政府盡快組織談判工作組,到德國來協商、談判發行債券的相關事宜。
美國遲了兩才回複華東政府,在原則上同意華東政府在美國發行債券,如果華東政府真的有這個意圖,可以先和美國駐青島領事館進行協商,美國政府會根據雙方協商的內容予以考慮。
英國是在5以後才給華東政府回應,雖然也表示同意華東政府在英國發行債券,但卻以今年英國政府的工作己經排滿了,因此將談判的時間推到1904年以後。
應該三個國家的態度雖然各有不同,但也都在華東政府的預料之內,從遏製俄國的角度,這三個國家的目標和華東政府是一致是,但國家關係決不是簡單的黑白分明,而是各種利益交織的綜合考量。
德國是目前和華東政府關係最好,而且合作程度也最深的國家,雖然在開始的時候,是華東政府主動向德國示好,但現在德國巳經對華東政府的軍事技術產生了一定的依賴,因此也不斷加強雙方的關係,目前華東政府對外貿易的50%以上都是與德國進行的,華東政府出口德國的主要是礦產資源,而購入是機器設備和成品技術。
另一方麵,華東政府對俄國的敵對態度也符合德國的利益,為了瓦解法俄同盟,德國一直都積極的推動俄國在遠東擴張,同時也不忘給俄國在遠東多樹立幾個對手,按照德國的想法,俄國最好是陷在遠東的泥潭由不能自拔,就像英國陷入南非的布爾戰爭一樣,這樣德國就可以騰出手來,全力對付法國。
正是由於有政治、經濟兩方麵的利益,德國自然對華東政府發行債券的要求積極回應,何況就發行債券本身也是對德國有利的。
而美國是除德國之外,華東政府最大的國際貿易夥伴,大約占到了華東政府對外貿易的25%左右,雖然在貿易總量上遠不及德國,但出口到華東政府的產品種類卻要比德國豐富得多,從機器設備,到五金、生活日用品等等,而且由於美國本身就是一個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因此不用從華東政府進口資源,貿易幾乎全部都是順差,單從利益上,到也並不比德國差多少。
對俄國在遠東的擴張,美國盡管也反對,但卻並沒有英國那麼急迫,畢竟美國在中國的主要是商業利益,而基本沒有地緣政治的考量,而且有英國頂在前麵,美國自然不會出頭,而是躲在後麵一邊為遏製俄國出力,一邊也悶聲發大財。
發行債券當然是發財的一種,因此美國己經為日本發行了5000萬美元(約合1025萬英磅)的債券,而對華東政府發行債券的意向,美國當然歡迎的,不過美國並不打算這麼容易就讓華東政府的目地達成,既然是華東政府有求於自己,當然是要利益最大化,美國的打算是先弄清楚華東政府的目標和底牌,然後盡力多為自己爭取利益,如要求華東政府進一步開放市場,如果華東政府擊敗俄國,美國在東北又能夠獲得那些利益。
英國的心態是最矛盾的,爪哇的事件讓英國對華東政府充滿了警覺,甚致已經將華東政府列為僅次於俄國的第二遏製目標,當然不想允許華東政府在英國發行債券,獲得發展的資金,但現在英國還需要華東政府來對付俄國,畢竟英國對日本的能力還有些信心不足,因此還不能和華東政府徹底撕破臉,隻好使一個緩兵之計。
由於日本基本確定會在1904年上半年發動對俄戰爭,英國也打算觀望一下,如果日本在戰場上打得好,無需要華東政府的幫忙,英國就會明確拒絕華東政府發行債權的要求,但如果日本不敵俄國,需要華東政府出兵救場,那麼英國也別無選擇,隻能盡力支持華東政府,因此英國才沒有把話死,這也充份體現了一個老司機的靈活、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