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封出去的都是虛街,而且清廷也不打算支付奉祿,但畢竟是有正式的委任詔書,不要是在清朝,曆代都沒有這樣大封爵位的事情。
當然袁世凱也不敢讓穿越者跪迎聖旨,連當眾宣讀的程序都免了,直接把聖旨及所有委任書交給秦錚了事,而受封的穿越者也沒有上折謝恩,就這樣對付過去。
而袁世凱也終於鬆了一口氣,不管怎麼,自己可以回去有交待了,而且自己畢竟是完成朝廷的任務,應該算是立了一功。另外也坐實了自己能和海外華人交流的地位,以後肯定是前途廣闊,但也多虧了李鴻章,看來薑還是老的辣,自己還是要對李鴻章尊敬一樣。
應該清廷的這一手還是有一定作用的,這一批不計成本的嘉獎,也讓輿論消停了不少,盡管還有人指責清廷的封賞太慢,而且全是虛職,但聲勢巳經得多了,而還有一些清廷的死忠,或者對清廷還有一定感情的人甚致同情起清廷,海外華人這也太不講理了,就算是立了大的功勞,但逼得朝廷一下子發出了60多個爵位,還讓山東正式建藩,這不是要造反嗎?因此指責海外華饒聲音又漸漸有了抬頭之勢。不過這樣撕逼畢竟是進入了尾聲,再也不能造成大影響。
這一次再次顯示了李鴻章的作用,而且由於榮祿己死,因此清廷也對軍機處進行了一次大調整,慶親王奕匡仍然擔任軍機領班,而李鴻章升到第二位,滿軍機中,又增補世續進入軍機,漢軍機則調整較大,免除了王文韶、趙舒翹兩饒軍機大臣之職,而補鹿傳霖、瞿鴻禨兩人進入軍機,這樣仍然保持4滿4漢的平衡局麵。
榮祿的死使滿軍機少了最有份量的一個,雖然補了一個世續進來,但無論是資曆、能力、威信都遠不如漢軍機,盡管人數相同,但秤卻是倒向了漢軍機的一邊,因此必須對漢軍機進行調整,李鴻章是首先不能動的,張之洞不僅是朝廷重臣,而且還有牽製李鴻章的作用,也不能動,隻好拿下王文韶、趙舒翹,而補進鹿傳霖、瞿鴻禨這兩個資曆較淺的人,免強還可以維持平衡。
可以慈禧的這一番動作確實是用心良苦,而李鴻章也苦笑不語,反正這時張佩綸夫婦己經在盛宣懷的幫助下,在青島正式投資了50萬白銀,成立一座紡織廠,算是綁上了海外華人,而在清廷這邊,還有袁世凱,因此自己隻要再熬過幾年,一閉眼就不管事了。
淸廷算是免強挺過去了這一次,但爪哇護僑行動所影響的決不是隻有清廷,對遠東地區的各國也都紛紛評估這次事件所造成的後果,以及本國的行動。
首先是俄國認為華東政府的護僑行動對自己有利,因為在這次事件中,英國顯然是站在荷蘭一邊,和華東政府對立,而從結果來看,是以荷蘭讓步結束,英國的幹涉似手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而俄國卻從中看到了機會,認為這正是分化華東政府、日本、英國這個反俄合作的大好時機。
於是俄國立刻向華東政府頻頻釋放善意,通過青島領事館,向華東政府表示,在爪哇問題上,俄國支持華東政府的立場,可以幫助華東政府對抗英國,並且希望和華東政府、清廷重新談判解決東北的撤軍問題;還一再強調,俄國對中國的領土沒有野心,隻是需要解決一些撤軍的細節,還有在東北的俄國商人安全利益問題,隻要是解決了這些問題,俄國會立刻從東北撤軍。
俄國的盤算是,隻要談判一開始,就可以分化華東政府和日本、英國的合作關係,而且就算華東政府、日本、英國的合作關係不破裂,但這一談起來少則6、7個月,多則年餘,這段時間內華東政府是不會參與日本的軍事行動,這就給俄國贏得了足夠的準備時間。
不過華東政府的回應是:爪哇問題己經圓滿解決,華東政府和英國政府沒有矛盾,雙方之間仍然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並且一口回絕了俄國重新談判的要求,堅持要求俄國尊守【東三省交割條約】的規定,無條件從中國東北地區撤軍,絕不會重新和俄國展開談牛但華東政府卻要求和俄國進行旅順的商業談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