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爪哇之戰(二)(2 / 2)

這一番話果然把眾部落都給震住了,因為每個人都清楚,土著部落是不可能對抗華東政府的強大武力,那時爪哇土著就隻能淪為三等人了。這當然是每個部落都不願意接受的結果,因此隻有依靠荷蘭殖民政府,擊敗人民軍,才能保住現在爪哇土著二當家的地位,於是沒有人再提回家的事情,而是都老老實實的協商對人民軍的作戰事宜。

見眾人都被自己的一番言語打動,赫爾維格也不由得精神一振,不過他也知道隻靠這樣的威嚇是不夠的,要想提振土著軍隊的士氣,必須要一些利益刺激才行,於是赫爾維格又作出承諾,擊敗人民軍、攻破農場以後,除了殖民政府的獎勵之外,可以任由各部落隨意搶掠,所得的財物均為各部落所有,因此在戰爭結束以後,除巴達維亞以外,凡事張家的產業、財富,也都可以任由各部落搶掠劫奪。

果然,聽了赫爾維格的這個承諾以後,各部落的首領們也都不由得精神大振,因為張家是爪哇公認的巨富之家,產業幾乎遍及全島,如果可以搶奪他的財產,對各部落來肯定是一筆不菲的收入。盡管前題是要擊敗人民軍,但也確實讓各部落都精神大振,畢竟有個盼頭。

其實赫爾維格也知道,由於這一次張家己是明顯的站在支持人民軍一方,因此一但荷蘭聯軍取勝,張家基本不可能在爪哇立足,而這時在巴達維亞城裏已有不少商人盯著張家的產業,隻等戰爭結束,當然是荷蘭聯軍取勝,就會下*奪,就連總督都出麵組成了一個“張家產業處理委員會”,協調處理張家在爪哇以及其他荷蘭殖民政府範圍內的產業。

而現在赫爾維格承諾各部落搶掠張家的財產,肯定是會引起眾商饒不滿,荷蘭也是以商立國的國家,商饒政治能力極大,可以左右國家的決策,但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擊敗人民軍,如果不能擊敗人民軍,那麼一切都沒有用。而要擊敗人民軍,就畢竟把這些部落穩住,並且讓他們多多出力。

見眾饒興致都起來了,赫爾維格也決定趁熱打鐵,既然各部落都已經到齊了,那麼就事不遲疑,明就向農場發動進攻,力爭一舉拿下農場。這個時候,各部落自然都不反對,而且就算有一二個部落有異議,但在這個場合下也不出口了。

戰術部份是由馬丁內斯上校負責,俱體的分配方案是分為三路進還,由荷蘭殖民政府軍隊負責正麵進攻,由部落聯軍第一軍進攻左翼;部落聯軍第二軍進攻右翼,部落聯軍第三軍為預備隊。

布置完戰術之後,馬丁內斯又進一步解釋選擇的戰術布置的原因,這樣可以充份發揮聯軍在兵力上的優勢,並旦讓人民軍的兵力分散,顧此失彼。而且正麵往往都是防禦最強的,因此由殖民政府軍來負責,部落聯軍則負責進攻守衛較為薄弱的兩側。而且在正式進攻之前,殖民政府軍還可以為聯軍提供炮火支援。

這一戰術也得到了所有部落的一至認可,畢竟殖民政府把最難的作戰任務接過去了,而且還為聯軍提供炮火的支援,那麼還有什麼可的。

其實荷蘭選擇這樣的戰術,當然是有自己的考量,從荷蘭人心裏來,是打算把土著部落當炮灰用,讓他們來消耗人民軍的銳氣和彈藥,然後再由殖民政府軍隊出擊,結束戰鬥。不過這樣做未免太明顯了,畢竟土著也不傻,不會甘心當炮灰,因此荷蘭才對這一戰術思路做出了一些改變,變成了三麵進攻,但本質上還是沒有變的。

馬丁內斯的如意算盤是殖民政府軍隊在正麵佯攻,以保存自己的實力,而讓部落聯軍全力進攻農場的兩翼,如果人民軍在兩翼的兵力不足,抵擋不住部落聯軍,必然會從正麵抽調兵力增援,這樣殖民政府軍隊就可以由佯攻改為強攻,從正麵突破人民軍的防線。而既使部落聯軍的進攻,並不能調動人民軍的正麵兵力,但也能夠消耗農場兩側防守的精力和彈藥,那時再將殖民政府軍隊的主力轉移到側翼去進攻,也有很大的把握一舉突破人民軍的防線,而無論是那一種結軍,部落聯軍都是當炮灰的命,而且還無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