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英國幹涉(二)(2 / 2)

這時夏博海道:“我認為可以同意這個作戰計劃,而且還要放在等英國軍艦到達爪哇以後實施這個計劃,就算是不能威攝荷蘭殖民政府,但也能為我們贏得足夠的時間,等到後續艦隊的到達。”

秦錚聽了,也點點頭,道:“我同意,在這個時候,我們是絕對不能夠退讓的。”

肖建軍道:“這是陸軍的事情,那麼海軍又怎麼辦?”

夏博海道:“仍然給昆明艦首先開火的權力,我相信老尚的判斷力和處理危機的能力,如果英國軍艦不對我們挑恤,那麼我們也不要對英國軍艦有敵觀態度,如果英國軍艦敢挑恤我們,那麼我們也絕不能客氣,必須給他們強硬的回應,如果英國軍艦釆取幫助荷蘭的態度,隻要是影響到我們的軍事行動的情況,都不要客氣,該打就打,沒有什麼好的,另外一但開火,就不要留一手,直到將英國軍艦擊沉為止,一切後果都由我們政府來負責。”

肖建軍聽了,也十分興奮,道:“對,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夏博海又道:“李三傑同誌,你明約見一下英國領事,把我們的態度告訴他,信不信是他們的事情,同時也警告他們,護僑可以,但不要暗中幫助荷蘭人,否則後果由他們自己負責,言辭盡管放嚴勵一些。”

李三傑點零頭,道:“好。”

秦錚又道:“我到是覺得俄國人那邊也可以利用一下,約完英國領事之後,可以再約一下俄國領事,最好能夠讓他們碰個頭。”

這時華東政府派遣軍艦到爪哇護僑的消息早就己經傳開了,其實這件事情瞞也是瞞不住的,而且華東政府也沒打算隱瞞,畢競這是提升華東政府名望的大好機會,因此在先鋒艦隊到達爪哇之後,華東政府立刻展開了強大的宣傳攻勢,不僅在報紙上用整版的幅麵詳細報導了這次爪哇護僑決策、行動的經過,並且開設了護僑傳欄,進行追蹤報導,發表社評等等,同時還回顧了南洋華僑經曆的磨難,以及明清兩代的中國統治者對華僑遭遇的漠不關心,任其自生自滅態度,並且毫不客氣的進行批評。

而爪哇護僑的消息公布之後,在中國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總體來看,大多數人對華東政府的行為是讚同的,由其是一些從南洋歸國投資創業的商人,尤為支持,張振勳就帶頭號招一批商人和社會名流、年輕學生,發起了對華東政府的聲援,以及對荷蘭殖民政府的抗議,並向荷蘭駐清國公使館提交了抗議信。

當然也有少數反對華東政府的聲音,認為華東政府的行為是挑起外事爭端,必將引禍上身,還有人則抨擊華東政府目無朝廷,率性妄為,必將連累國家等等,這一批人主要是一些抱殘守缺的守舊勢力。而華東政府也毫不客氣的對這些觀點進行駁訴,什麼軟弱無能,喪權辱國,跪得太久了,站不起來等等大帽子都紛紛扣過去。

而各國對華東政府的態度也不徑相同,首先表態的到不是英國,而是俄國,而且表達的還是對華東政府護僑行為的支持,俄國政府甚致宣稱,如果俄國的僑民在海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俄國政府也會毫不猶豫的派遣軍艦去保護自己的僑民,因此華東政府的行動是完全正當的,俄國支持華東政府的全部行動。

俄國政府這樣的態度,當然是有用意的,因為俄國政府一直都在找機會改善與華東政府的關係,分化華東政府與英日的合作,減輕自己在遠東地區的戰略壓力,這一次當然就是一個向華東政府示好的大好機會,俄國政府自然不會放過。

不過俄國政府也明白,俄國和華東政府的矛盾是結構上的矛盾,不可能因為這一次示好而化解,因此俄國政府這樣表態還有一個目地,就是將華東政府的目標引向東南亞,這樣華東政府就無力在東北方向發力,而且東南亞地區是英國的傳統勢力範圍,一但華東政府在東南亞用力,必然會和英國產生矛盾,這樣不僅可以分化華東政府與英日的合作,還能利用華東政府來牽製英國。

俄國確實不愧是國際棋局玩家中的老司機,對於時機的捕捉能力無出其右,不過是處理手法上略粗糙了一點,畢竟這做得實在是太明顯了。但對華東政府來,卻也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