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製造廠和蒸汽機製造廠正在建設當中,商人們隻是在施工現場轉了轉,主要是聽華東政府介紹這兩個項目的詳細情況。
其實這兩個工廠也是華東政府的五年計劃的項目之一,華東政府目前創邊的工廠企業所用的機器設備基本都是從國外進口的,當然在發展工業化的初期階段,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從一定程度上,這可以充份利用國外的成熟技術設備,加快自身的工業化進程。但從長遠來看,這當然是不利於華東政府的工業發展,一來是購買國外的機器設備,需要高額的費用;二來是技術受製於他人,一但外國切斷了機器設備的供應,就會對華東政府的工業發展造成嚴重的損失;三來是真正是高端、精尖技術,外國也是不會買給華東政府,因此華東政府能夠得到的永遠隻是二流的設備。
當然甴於華東政府掌握著大量的先進理論技術,因此通過技術交換,或是共同合作的方式,從徳國弄到了不少一流的機器設備,但這隻限兵工廠、造船廠、發電廠、鋼鐵廠等少數的工廠,而大多數工廠購買的機器設備都是二流,而且華東政府還有相當一部份機器設備是從美國購買的,穿越者可沒有和美國交換過技術。
但盡管如此,這也隻是權宜之計,最終華東政府還是要實現機器設備自產化,確保工業化的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而且現在鋼鐵廠己經具備了一定的產能,因為造機器是要用大量的鋼材的。機械製造廠和蒸汽機製造廠也就是走向機器設備自產化的第一步。
當然機械製造是一個很大的概念,現代社會的工業生產一是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社會分工日益細化,即使是在現在這個現代化還不算高的時代,一家機械製造廠也不可能生產出工業生產所需要的所有機器設備。而按照規劃,機械製造廠目前將以生產紡織設備為主,如紡紗機、織布機、梳綿機、剿絲機、漂白機、整染機等。
這主要是因為紡織機器設備的技術水平比較低,適合製造機器的起步,可以在短時間內比成果,而更為重要的是,華東政府對紡織機器設備的需求量很大。由於紡織業是除糧鹽之外,對民生影響最大的行業,盡管就世界範圍來,紡織業的高峰期己經過去了,但對於中國這樣人口基數龐大,而工業又極為薄弱的國家來,紡織業還是有極大的發展空間的。就連日本目前的工業都是以紡織業為主,而且紡織產品大部份都是買到中國,因此積極發展紡織業,不僅能夠改善民眾的生活,還能遏製日本產品在中國的擴張。
不過現在華東政府的紡織業實力還遠不能和日本相比,但發展速度極快,現在津裕*紡織廠的機器數量己達到6000餘台,而且還在擴建,在五年計劃內,生產機器要達到2萬,而且青島、濟南、青州等地,都有成立紡織廠的計劃,還有一些民間商人也都打算成立紡織廠,因此預計在未來10年之間,華東政府的紡織機器需求量至少在5萬台以上。要遠遠超過其他的機器。而這樣一塊巨大的蛋糕,華東政府當然不會讓外國全吞進去,怎麼樣也要分到一塊。
而蒸汽機的技術要比紡織機器高得多,但蒸汽機是這個時代主要的動力來源,而且在未來30-50年以內,盡管會受到電力、內燃機的衝擊,但在火車、輪船動力上依照占據著主導地位,因此蒸汽機技術無論如何都必須掌握,
何況華東政府己經和徳國在聯合開發蒸汽輪機,預計需要4-5年的研製開發周期,如果到了蒸汽輪機研發成功,而華東政府還不具備生產能力,將會十分被動,畢竟華東政府不可能總是靠用技術換設備,現在成立蒸汽機製造廠,主要就是進行技術積累,為將來應用蒸汽輪機的生產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