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結束以後,提爾皮茨又立刻下令,暫停盧恩級裝甲巡洋艦的建造,並且馬上凍結沙恩霍斯特級裝甲巡洋艦和德意誌級戰列艦的設計,等待穿越者的設計圖紙。
原來德國海軍部對穿越者的設計方案的評估結果相當高,認為盡管在噸位上偏低了一些,但設計的思路卻是相當先進的,其實從穿越者那裏學到二級主炮這個概念之後,德國這時己經在考慮增加主炮數量的問題,在沙恩霍斯特級裝甲巡洋艦的設計中,德國也裝備了8門主炮,但布置卻是六角形布置,即艦首艦尾各一座雙聯210毫米口徑主炮,左右側艦各一座單裝210毫米口徑主炮,這樣雖然在艦首艦尾可以保證有4門主炮射擊,但在側舷隻能集中6門主炮的火力。雖然乍看差距並不算大,但在左右側艦布置主炮,卻擠占的副炮、速射炮位置,因此隻能安裝6門152毫米口徑副炮,14門88毫米口徑速射炮。
而德國下一級德意誌級戰列艦盡管也釆用了8門二級主炮的設計,側舷射擊可以集中4門一級主炮、4門二級主炮,在單位投射量上差距並不大,但由於一級主炮、二級主炮的口徑不同,因此不能釆用統一觀瞄齊射,這就形不彈幕覆蓋打擊,在命中率上肯定差得多,而且二級主炮,用樣也擠占的副炮、速射炮位置。
穿越者方案的輔助火炮數量幾乎是德國的一倍,而且布置得極為均勻合理。顯然是要遠勝過德國設計。如果徳國接受穿越者的設計思路,將在軍艦設計方麵趕上,甚致是超過英國,能夠建造出單艦戰鬥力遠在英國之上的軍艦,對於德國海軍的發展,甚致趕超英國海軍,將會大有幫助。隻是要等穿越者的設計圖紙,徳國將不得不暫停新艦的建造,而且新設計必然會帶來新問題,因此新艦的建造速度肯定要慢得多。
不過提爾皮茨認為這個等待是值得的,現在英國共有47艘戰列艦,14艘裝甲巡洋艦,雖然其中有不少老式軍艦,但憑借數量上的優勢,英國仍然可以穩居第一海軍的寶座數十年不動搖,因此要在數量上超上英國,對德國來20年內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隻能在質量上作突破。
現在德國海軍己有11艘戰列艦,1艘裝甲巡洋艦,另有5艘布倫瑞克級戰列艦、2艘阿爾伯特王子級裝甲巡洋艦在建,兩艘盧恩級裝甲巡洋艦剛剛開始鋪設龍骨,自保是綽綽有餘的。因此提爾皮茨認為在建的軍艦可以繼續建完,但兩艘盧恩級裝甲巡洋艦可以停工,等待穿越者的圖紙。
提爾皮茨的打算是,新的沙恩霍斯特級裝甲巡洋艦將建造4艘,將兩艘盧恩級裝甲巡洋艦算進去,再建5艘德意誌級戰列艦,因為這9艘軍艦是釆用同一艦體,因此可以降低建造費用,並且加快建造速度,預計1907-1908年可以全部完工,而且還能充份消化吸收海外華饒設計思路,以後徳國就可以自行設計軍艦了,或者是續繼和海外華人合作。
為此提爾皮茨專程趕到柏林去服皇帝,因為釆取這個計劃,將中斷徳國的造艦速度,在建的軍艦將1905年全部完工,可能會在2-3年內沒有新艦下水。而迫切希望建造一這規模龐大海軍的威廉二世卻是希望徳國每年至少有2-3艘戰列艦下水,因此隻有服了皇帝,提爾皮茨的計劃才能得以實施。
雖然徳國的憲法規定,現在的德國是一個二元製君主立憲製國家,國家元首是皇帝,立法權屬帝國國會和聯邦議會,但仍然帶有濃厚的封建專製色彩,德國皇帝雖然達不到“朕即國家”的程度,但仍然擁有極大的權力,可以直接任命、罷免首相和高級官吏、召集和解散議會、宣戰、媾和,同時是軍隊的最高統帥,而且首相隻對皇帝負責。從理論上,德國皇帝幾乎己經擁有了絕對的權力,當然由於這個時代社會思想、階級成份,以及教育的因素,一般皇帝還比較克製,也不會過於濫用自己的權力,但如果沒有皇帝的支持,提爾皮茨是實現不了這個計劃的。
而提爾皮茨勸皇帝的最大理由就是隻要把這個轉型期熬過去,徳國海軍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趕超英國海軍不在隻是夢想。這一點到來打動了威廉二世,畢竟威廉二世也知道,想在軍艦的數量上趕超英國確實難度太大了,而能在軍艦的質量上超過英國,就己經很不容易了。於是在提爾皮茨做出“一定建造出比英國更強的軍艦保證之後”威廉二世也終於同意了提爾皮茨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