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區(五)(2 / 2)

其實華東政府對商業的態度、對投資商的優惠政策在以前都進行過詳細的宣傳,上海的商人們基本都知道,隻是不太敢相信,因為這些條件實在太優厚了,優厚到上海的商人們都不敢想像,不過有徐濟超、葉岩福做出保證,讓商人們也相信了幾分。而張謇則代表上海的商人做出承諾,在新年以後,一定會組成一個商人考查團,到青島、津去進行實際考查。

慶典就這樣完美的結束,但上海商業中心的熱度去不降,在慶典結來的五時間,每的顧客人數都達到1.5萬左右,其中有相當一部份人自然都是衝著電影來的,但也有相當一部份人則是來尋找商機,或者是打算在商業中心租間商鋪,再不就是在上海新區裏租一塊地,修建房屋,因此也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這樣的局麵也讓楊育新十分高興,證明慶典的花費是完全值得的。而在慶典的總結會議上,楊育新向徐濟超、葉岩福提了三個建議,第一是在上海修建一座大型發電廠。現上海新區是靠2台200k的柴油發電機,和2台100k的柴油發電機發電,日常發電300k,但隨著新區基礎建設的擴大,對電力的需求也要大大提高,因此建一座大型發電廠是完全有必要的。

而且上海新區的位置雖然偏僻,但範圍卻要比法租界加公共租界都大,是完全可以容納一座大型發電廠,而發電用煤則可以直接用漢萍煤礦購買。

而且楊育新發現,法租界、公共租界雖然都通羚,但興建的發電廠功率很,畢竟興建大型發電廠的投資極大,不是個體商人能夠完成的。1882年英國人立德爾(R. W. Little)等招股籌銀5萬兩,成立上海電氣公司(Shanghai Electric Company),從美國購得發電設備,在南京路江西路的西北角(今南京東路190號)創辦了上海第一家電廠,而發電功率僅為12KW。沿外灘到虹口招商局碼頭立杆架線,串接15盞路燈。

1888年11月1日,上海電氣公司改組,成立新申電氣公司(Ne Shanghai Electric Company)供電路燈增加到72盞;1893年8月20日公共租界工部局以銀6.61萬兩,收購新申電氣公司全部產業,並成立工部局電氣處。這才建立3設備容量為197 KW的中央電站,供123盞弧光燈和6325盞白熾燈照明。後因用戶增加,又耗銀2.5萬兩,在斐倫路(今九龍路)30號動工建造設備容量為298.5 KW的新中央電站, 1896年5月21日落成發電。1901年6月,電站開始日夜供電。

到這時整個公共租界的發電量不到300KW,還沒有上海新區的發電量多,僅僅隻能供應公共照明,因此如果能夠在上海新區修建一座1000 KW級別的發電廠,不僅可以滿足上海新區的用電量,還可以向上海租界提供電力,並收取費用。

第二是在上海成立一個建築工程公司,因為現在上海的基礎建設的工程量極大,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如果還是從青島派遣建築工程人員,在手續、納稅等方麵都太麻煩了,不如直接在上海成立一個建築公司,或者是在上海成立一個分公司,就要方便得多了。而對上海新區政府來,指揮起來也更容易了。

第三是楊育新希望能在上海成立一個製衣廠,按照舊時空的時裝樣式生產服裝,作為上海新區下一步的拳頭產品,並且引領上海的時桑

華東政府在青島、津都有製衣廠,但主要是對內銷售,即生產軍裝、工作服、學生服等,真正推向市場的服裝並不多,除了產能不足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市場有限,畢竟這個時代的中國,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依然占了很大的比例,絕大多數中國家庭都習慣於扯布做衣服,雖然花功夫費精力,但卻是最便宜,因此做衣服是這個時代中國婦女必須掌握的技術,一如舊時空裏80年代的中國婦女都要會織毛衣一樣。

但上海的環境不同,由於受租界經濟的衝擊,上海地區的自然經濟雖然並沒有完全瓦解,但己不占主要地位,而且從整體來看上海地區的收入較高,有錢人較多,對成品製衣的需求量很大,加上上海風氣開放,對歐洲款式的西服、禮服、長裙、製服都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因此楊育新認為現代時裝在上海應該是有竟爭力的。而且楊育新還打算舉行時裝展覽,甚致組建一支模特表演隊,再選幾部合適的電影,來推廣這些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