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青島與津之間的人員、物資來往十分頻繁,因此每固定共有3班直通輪船,早中晚各有一班,因為華東政府在山東沿海岸都修建了指示的燈塔,因此在夜間也可以啟航發船。另外毎至少有3趟經青島到津的輪船,不過經過的輪船不一定能夠保證有艙位,隻有等輪船到了岸以後才確定,而單次的航程時間大約需要8-10個時, 而趙平選擇的是晚上8點的直通輪班,準備買一個單間票,在船上睡一夜,明早5、6點就可以到大沽口,然後再坐火車或是馬車回津。
這時才下車4點多鍾,時間還很早,趙平來到客運碼頭,買了船票,並將藤條箱寄存在碼頭的行李處裏,然後離開了碼頭,準備給趙維忠的家裏人買一些禮物,好不容易回去一趟,這個禮數可不能少。而且海軍的薪酬較高,趙平的基本薪酬、津貼、補助、獎金等收入加起,平均每個月的收入可以超過6元,而晉升到尉級軍官以後,更是可以達到8元,在這個時代是相當可觀的收入。
而且在軍營裏、軍艦上的一應生活用度都由部隊供應,平時基本花不了什麼錢,現在趙平己積蓄了60多元錢,這可是一筆不的資金,足可以當生意的本錢了,因此趙平也有足夠的財力來購買禮物。
趙平知道就在碼頭附近,有一家槳全福盛”的大商鋪,是由海外華饒首長開辦的,裏麵的貨物十分齊全,吃穿用度應有盡有,幾乎什麼都能夠買到,不過首長們管這個商鋪槳超時,趙平到是覺得這個名字很貼切,這可不就是一個“超級大市場”嗎?
華東政府正式成立之後,就允許穿越者個人創業,於是有一批對政治不感興趣的穿越者也紛紛行動起來, 由於到這時每名穿越者積攢來的工分都可以兌換成數千銀元,有不少人甚致有上萬,資金是基本足夠的,而且還可以多人合股,於是有人開辦工廠,有人買商鋪、有人從事餐飲業、也有人從事零售業等等,到現在由穿越者開辦的企業、工廠共有31家。“全福盛超時 就是其中之一。
“全福盛超時 的法人是一對夫婦,男的叫熊偉、女的叫劉梅,年齡都不大,隻有30出頭,還沒有孩。兩人對政治都不感興趣,因此華東政府允許穿越者個人創業之後,兩人就開始選擇投資的項目。夫妻倆的工分加起來一共可以兌換1.6萬多銀元,多不算多,要開個紡織廠、麵粉廠什麼的還不夠;但少可以不算少,買買商鋪、開餐館是足夠了,當然也有人要開廠拉他們入股,但夫妻倆隻想開自己的夫妻店,不想和別人摻和在一起,於是婉言謝絕了。
而經過對市場的考查、評估之後,夫妻倆決定從事零售業,開一家大型綜合超剩首先是在這個時代的中國,雖然有綜合性的市場,但卻還沒有出現這種綜合性的超市,而市場是由一個一個分散的商鋪組成,在整體經營、管理、成本控製方麵顯然都不如綜合性的超市;其次是華東政府成立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卻大力發展工商業,成立的工廠己超過了百家,而且重輕工業並重,因此也為市場提供了較為豐富的商品,由其是生活日用品大增,另外甴於在農村施行了土地改革,己初步釋放了農業生產力,農副產品也較過去豐富得多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創辦一家大型綜合超市還是相當有發展前途的,而且隨著華東政府的進一步發展,經濟是肯定還會有進一步的上升,因此零售業也必將成為社會必不可缺的行業,如果經營得當的話,不定還能夠發展成“家樂福”“沃爾瑪”這樣的世界型零售巨頭。
當然他們還有一個便利條件,就是在穿越之前,熊偉家裏就是開超市的,雖然隻是那種社區級別的便民超市,但基本的流程和操作模式和大型超市都差不多。
確實了目標之後,夫妻倆也立刻行動起來,經過了一番努力之後,終於在青島棧橋碼頭附近開業鄰一家“全福盛超時,主要是以經營糧油副食和日常用品為主。
果然超市剛一開業,生意就異常的火爆,因為隨著華東政府的正式成立,青島的城市化進程發展很快,社會分工開始細化,工業人口大量增加,對零售商品的需求量極大,可以超市開得是冾逢其時,因此兩人立刻順勢而為,又收購了傍邊的土地,擴大經營規模。
現在“全福盛超時的總麵積為1000餘平米,營業麵積己達700餘平米,主要的供貨商有20餘人,員土37人,共分糧油副食、日常用品、服裝鞋帽、文化用品、手工藝品、雜物六個大類,23個類。每的客流量超過3萬人,流水高達5000餘元。而且還計劃明年在津、上海開設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