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晉峰點零頭,道:“那好吧,這一次就把這些標準全部都製定出來。”
眾人又討論了幾,終於製定出來一套【華東政府人民軍海軍軍艦分類命名條例製度】。
人民軍海軍的軍艦分為主力艦、次級艦、輔助艦、支援艦、後勤艦五類,俱體的劃分為:
主力艦:分為一等戰列艦、二等戰列艦,作用是遠海海上作戰,爭奪製海權,登陸火力支援;命名以神話人物、神獸、知名曆史人物等,體現中華文化,以及軍艦威猛、霸氣的特點;
次級艦:分為一等巡洋艦,作用是協助主力艦遠海海上作戰,保衛遠海航線安全等;命名以體現中華文化,意義積極向上,體現軍隊特點的詞語或省級名稱;
輔助艦:分為二等巡洋艦、三等巡洋艦、驅逐艦,作用是保衛航線安全,破交、護航、巡航等,命名以大中城市名稱;其中二等巡洋艦以省會級或大型城市名稱,三等巡洋艦以中級城市名稱,而什麼*艦驅逐艦、淺水炮艦都定名為驅逐艦,以縣級城市名稱;
支援艦:分為布雷艦、登陸艦、掃雷艦、岸防艦、通報艦等,作用是執行海上支援、近海巡航、護漁等,命名以山川、河流、湖泊等名稱;
後勤艦:分為運輸艦、醫務艦、測繪船、科考船、訓練艦、預備艦以及其他執行非作戰任務的海軍艦艁等,作用是海上運輸、醫療保障、人員訓練等,命名以體現中華文化,意義吉祥、喜慶的詞語,由現役軍艦轉為訓練艦或預備艦,保持原來名稱不變。
而現在人民軍海軍的軍艦也按照這個條例進行重新分類,戰列艦分隊的四艘軍艦中,遠洋號、瞭洋號定為二等戰列艦,開海號、拓海號定為一等巡洋艦;鐵甲艦分艦隊的4艘軍艦定為一等巡洋艦,但均轉為訓練艦;巡洋艦分艦隊的六艘軍艦均定為二等巡洋艦;第一驅逐艦分隊中的海石號定為三等巡洋艦,其餘五艘軍艦定為驅逐艦;第二驅逐艦分隊的全部五艘軍艦也全定為驅逐艦;而支援艦、後勤艦的各艦種暫時大多數都還沒有,等以後建造或改造之後再重新命名。
俱體的級別分類為:主力艦為上校或中校;次級艦為中校或少校;輔助艦、支援艦、後勤艦為少校至中尉;而各級分艦隊司令或艦隊長的級別為:戰列艦分隊、一等巡洋艦分隊設司令,級別為少將;其他名分隊設分隊長,級別為上校。當然現在各軍艦或分艦隊的主管均由穿越戰士出任,因此級別可以不按照製定的【條例製度】來,而且各分艦隊的主管均以司令稱呼,以表示一視同仁。
不要看了軍艦的分類,這不僅是明確了軍艦的級別、職責、功能,而且還涉及到各級軍艦、分艦隊的級別高低和晉升道路,因此也是海軍建設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而現在建造的4艘軍艦被劃分為二等巡洋艦,因此應以省會級城市或大型城市命名,不過目前華東政府隻有三個大型城市,因此也隻好降低標準,在德國建造的兩艘軍艦分別命名為青州號、沂州號,而在青島建造的兩艘軍艦則命名為登州號、萊州號。
而這時海軍部將鐵甲艦分艦隊全部劃為預備艦的報告也寫好了,於是尚晉峰將報告和【軍艦分類及命名條例製度】一起呈交給軍委。
經過了軍委的討論之後,認為海軍部提交的報告確實可行,畢竟這4艘鐵甲艦確實沒有太大的作用,當初用日軍俘虜交換鎮遠艦,其實是像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因此將這4艘鐵甲艦全部轉為預備艦,將人員都騰出來接管新艦,在目前海軍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也不失為一條可行之策,至於【軍艦分類及命名條例製度】,則沒有太多的講究,隻要是合理、實用就行了。
於是軍委很快就回複批準了報告和【軍艦分類及命名條例製度】,並要求海軍部立刻著手準備去德國接收軍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