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的工人也都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可以學到手藝的好機會,在這個時代的中國,想學到一門手藝確實不是容易事情,別的不首先至少要當三的學徒工,工錢什麼的一個都沒有,活卻是什麼髒得累的都要幹,那像在工廠裏,工錢拿得高不,而且還有機會學到洋人造鐵甲艦的技藝,雖然也都知道,就算是學到了這門技藝,也不可能靠一個饒力量造出一條鐵甲艦來,但藝多不壓身的道理誰都懂,因此自然也都學得十分認真。而且在每收工以後,造艁廠還會組織工人進行總結分析,鼓勵工人們互相交流提高,並且還拔出一部配件讓工人練習。
得益於穿越者提供的先進工俱,使1號艦的第一階段鋪設龍骨和船底層密封艙的建造提前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時間,也讓韋斯利等德國的工程人大出意料。不過隨著後期船體水下部份的建造和鍋爐及蒸汽機的安裝工藝都要複雜得多,穿越者的先進工俱能夠發揮的作用也將大幅減少,而中方工人技術水平不足的弱點也將逐漸暴露出來,因此施工進度也將逐漸恢複到正常水平。
不過這時2號艦也可以開建了,而穿越者也像德方提出要求,在2號艦的施工中,除劉車和叉車之外,不在使用其他的工俱,全部使用這個時代的工俱,並且希望盡可能多讓中方的工人上手,而1號艦的施工進度可以適當放緩一些。
韋斯利和其他德國工程師協商之後,也回答了中方的建議,畢竟1號艦第一階段的施工積累了不少時間,既使是後期的更為複雜,但穿越者的工具依然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因此既使稍稍放緩一點,但也不會影響總工期,另外韋斯利也能理解穿越者的心情,希望借這兩艘軍艦的建造,來培養工人。
於是韋斯利立刻調整了施工計劃,將德方的工程人員等分成兩部份,將其中一半轉入到2號艦的建造施工,而參與1號艦建造的這比中方工人全部都轉到2號艦去工作,同時青島造船廠又安排了200名工人,參與第二階段的工作。
2號艦的開工儀式當然就要簡單得多了,領導人一個都沒有,而海軍部也隻派來了兩名艦隊司令參加。不過這也像征著青島的兩艘軍艦的建造都己經走上了正軌。
不過軍艦的建造工作在順利的進行,海軍部的工作卻是越來越多了,就在2號艦開工的時候,在海軍的青島基地裏,一艘按照這型軍艦1:1建造的模型己經完工了。
這個模型當然不是用來測試艦體的性能,而是供士兵訓練用的,因此主體是用水泥、混凝土,並用了少量的木材,如載上的火炮武器。但無論是外部結構還是內部艙室,全部都和建造中的軍艦完全一樣。利用這個橫型進行訓練,可以讓士兵熟悉軍艦的內部結構,以及一定的操作流程。等軍艦建成以後,可以減少士兵與新艦的摩合時間。
但現在最讓海軍部頭疼的是上艦的士兵湊不齊,按照合同,華東政府可以在明年1月派不少於300饒接艦團去德國,參加新艦的海試和驗收工作,並將軍艦開回青島。
每艘軍艦的編製人數在500-600人之間,當然接艦用不了這麼多人,但一艘艦至少也需要200人左右,兩艘艦就需要400人,而且在12月就要從青島出發,但現在就是這400人也很難湊齊,而眼看著離出發的時間連三個月都不到了,在出發之前,至少還需要1個月的模型上訓練,因此現在海軍部的部長尚晉峰也是焦頭爛額。
陸軍現在招兵買馬,擴編軍隊,搞得到是風聲水響,其實海軍也一直都在招兵擴編,畢竟現在人民軍海軍的艦隊規模可並不算,共計有戰列艦2艘,大型裝甲巡洋艦2艘,大型鐵甲艦4艘,老式裝甲巡洋艦2艘,防護巡洋艦5艘,淺水炮艦、*艇驅逐艦10艘,共計作戰艦船25艘,艦上士兵總編額約6000人,這還不算運輸輔助艦船,無論是數量還是噸位,都遠超過當初的北洋艦隊。但一直到現在,艦上士兵的編製,一直沒有滿過員。
原來陸軍一直就對海軍很有些意見,認為海軍將8成以上能讀書識字的新兵都搶去了,導致陸軍士兵的素質不高。其實海軍也是有苦難言,因為海軍不像陸軍,教一個文盲打槍、作戰術動作雖然要難一些,但如果多耐心一點,多花點時間也能訓練出來,而一個文盲上了軍艦,基本就是廢物一個,根本不可能教得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