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對華東政府是當然重要的,就目前來,華東政府需要南洋的橡膠、石油、礦產資源等商品,現在隻能靠在上海轉手購買,這樣不僅多了一筆中轉開支,而且完全受製於人,但如果華東政府能夠和南洋商人建立商貿關係,直接從南洋地區進口,不僅可以節省費用,而且自主性也要大得多了。
其次吸引華東政府的就是華僑的財富,盡管南洋華僑一直受西方殖民者和當地土著的聯合打壓,排華、屠華事件層出不窮,但中華民族的堅韌頑強也是難以想像的,經過了數百年的積累,在南洋華僑中依然產生了一批富豪,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華東政府希望吸引他們到山東來投資,加快經濟發展,而且這些華僑多半都是視野較為開闊、有一定的國際視野,正是華東政府所需要的投資者。
而從長遠目標來看,南洋是中國的後院,在地緣政治來,對中國是舉足輕重的,因此一但穿越者奪取了中國的政權之後,是肯定會向南洋擴張,並將南洋納入中國的勢力範圍,雖然這可能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但卻並不防礙穿越者從現在開始,就在南洋進行布點,首先當然是從經濟來往開始,加強和南洋的聯係。現在到是可以著手進行這方麵的工作了。
於是行政院最終決定,向夏思痛發出邀請,讓他去青島和華東政府的領導人會唔,並且視雙方會談的結果來決定釆取的策略。而且就算是不成功,對華東政府也沒有什麼損失。
除了夏思痛之外,就是對李壯勇的處理,以及對起義軍的處理。其實將起義軍納入到人民軍中是早就達成的決意。不過夏博海卻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就是利用這支軍隊,以舊時空裏的紅軍模式,到山東省以外的地方去開避新的根據地,擴大華東政府的實力。
雖然現在穿越者基本己經在山東站穩了腳跟,但隻靠山東一省,對穿越者的發展來顯然是不夠的,而且經過了青州事件之後,穿越者雖然還沒有和淸廷徹底撕破臉,但實際也差不了多少,雙方離徹底分裂也就僅僅就隻差一層紙的距離,因此穿越者也不能不做預防徹底分裂之後的打算。另外就算雙方仍然繼續維持著這脆弱的關糸,並不破裂,但發生了青州事件,清廷也不會善罷甘休,一定還會使用其他手段來對付華東政府,盡管要徹底動搖華東政府在山東統治的可能性並不大,但也能幹擾華東政府的發展進程。
華東政府當然不能被動的應對,相反還應該主動出擊,在山東以外的地方開避新的根據地,不僅可以擴大華東政府的實力,並和山東形成互為犄角,互相則應的布置,同時還能牽製清廷的注意力,起到策應作用。
按照夏博海的初步設想,華東政府並不會為新根據地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而且要從表麵上要撇清關係。在人員方麵,目前將以逃到山東來的這批起義軍人員為主,華東政府負責對他們進行整編訓練,並提供一定數量的武器彈藥,開始行動之後,華東政府隻從山東派出少量穿越者和本土人員負責領導組織,指揮作戰,在開避了新根據地之後,就地招募軍隊,建立行政體係。
而新根據地的模式釆用舊時空裏的紅軍模式,以農村包圍城市,首先不急於攻占城市,而是立足於農村,並且每到一個村子,就立刻進行土地改革,以爭取廣大農民的支持。這樣也就不會過於刺激清廷,而等清廷反應過來以後恐怕也己經晚了,新根據地己經成了氣候。
夏博海的這個設想提出之後,立刻就得到了不少饒支持,不過也有人反對,有人就認為華東政府想從表麵上撇清和新根據地的關係不過是掩耳盜鈴,因為新根據地的武器彈藥基本要靠華東政府供應,因此時間長了是很難遮掩得過去的,早晚都會讓清廷查知。
不過夏博海認為就算是清廷發現了,也沒什麼大不聊,現在清廷不就己經發現華東政府根本就是反清的,但又能怎麼辦?還不是隻能維持表麵,因此就算清廷發現是華東政府在暗中支持新根據地,也隻能裝不知道,除非是清廷想立刻和穿越者徹底決裂。而現在華東政府開避新根據地,實際也就是為了將來和清廷決裂以後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