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2 / 2)

光緒皺了皺眉,似乎想什麼,但又忍住了,緩緩道:“榮祿,李鴻章,你們兩明跟朕一起去頤和園,麵見太後,由太後決定吧。”

榮祿、李鴻章趕忙施禮道:“臣尊旨。”

第二一早,光緒帶著榮祿、李鴻章來到頤和園,麵前慈禧。前麵兩條,要求指定文瑞反叛、調用詹佑,慈禧聽了以後,隻了一句“那就這麼著吧!”

但到最後一條,穿越者要求清廷不再向山東派駐官員時,慈禧隻是半躺在榻椅上,微合著雙眼,道:“你們的意思呢?”

光緒道:“就是因為我們拿不定主意,才請太後決定。”

慈禧道:“那麼皇上怎麼看呢?”

光緒遲疑了一下,才道:“兒臣也沒有主意,若是答應了,朝廷的顏麵何在?若是不答應,隻怕是海外華人又惹出其他事來,因此才是左右為難?”

慈禧不置可否,又道:“李鴻章,你是怎麼想的呢?”

李鴻章道:“兩害相逢取其輕,決不可輕易駁斥海外華人之意,以免另生變故。”

光緒又看了李鴻章一眼,但沒有話。

慈禧又道:“榮祿,你也句話啊。”

榮祿趕忙道:“不忍則亂大謀,奴才以為李大人之言有理,朝廷剛剛安定下來,直隸、河南、山西還有拳匪餘眾反叛,且不可輕易激怒海外華人。”

其實兩人也估計慈禧在這個時候不敢和海外華人翻臉,隻能選擇答應海外華饒條件,隻不過這話不能從慈禧口裏出來,隻能讓榮祿和李鴻章來背鍋,而光緒要到頤和園來找慈禧拍板,也是這個用意。

慈禧又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道:“告訴海外華人,讓朝廷不向山東派官員是不成的,現任的山東官員,朝廷會陸續的調任,至於繼任的人嘛,讓他們上折子推薦山東的地方官員名單,朝廷照著名單封官就是了。”

光緒怔了一怔,明白慈禧的用意了,山東的地方官員由海外華人推薦,朝廷按照推薦封官,這實際也就是答應了海外華饒條件,但在名議上山東的地方官員仍然是由朝廷任免,這樣朝廷的麵子也保住了,可以是兩全其美,這樣的妙招,恐怕也隻有慈禧才想得出來,光緒也不得佩服。

而榮祿聽了,卻另有一番感觸,雖然從表麵上看朝廷是對海外華人做出了讓步,但實際仍然是將山東地方官員的任免權掌握在朝廷手裏,這樣一來朝廷的回旋餘地就大多了,等以後朝廷的實力足夠了,就可以不在接受海外華饒推薦。而且就是現在,海外華人要想升官進職,還必需由朝廷決定策封,這樣朝廷不僅可以利用這個權力收買部份海外華人,而且還能在海外華人中間製造矛盾,到時候在海外華人中樹幾個山頭,就不由得海外華人不亂了,太後的手段果然厲害,海外華人打仗是一把好手,但論玩手段還是差得遠了。

李鴻章則輕輕歎息,慈禧的手段他當然是明白,穿了也不新鮮,無非就是在海外華人中摻砂子、樹山頭,分化瓦解,當時朝廷對付曾國藩就是用的這一招,將曾國藩身邊的幕僚如左宗棠、李鴻章、沈葆楨等人提拔起來,讓他們各樹一幟,獨當一麵,不僅便於朝廷的控製和利用,同時還能牽製曾國藩,後來也曾用這一招對付自己,現在又打算對海外華人用這一眨

不過李鴻章和海外華人接觸較多,而且又派專人收集過海外華饒資料,對他們的行為、觀念、製度情況有一定的了解,朝廷可以用這一招對付曾國藩、對付自己,並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用這一招對付海外華人卻是沒有用的。因為海外華人在山東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官職體係,和清廷大不相同,而且他們也並不在意朝廷所封的官職,如海外華饒一號首領是夏博海,但接任山東巡撫的卻是二號首領秦錚,當時李鴻章還覺得匪夷所思,甚致認為是海外華人起了內哄。

但無論是夏博海還是秦錚,都沒有到自己任職的地方去上任,秦錚甚致把山東巡撫的事情都推給濟南知府王勝處理,而和夏博海等人一起在青島組建什麼華東政府,而且即使是在濟南,海外華人也沒有用濟南知府的名議理事,而是掛牌成立濟南市地方政府,王勝雖然是濟南知府,但顯然更是看重後者,因為所有的施政都是用濟南市地方政府的名議進行的。因此海外華人向朝廷提出,不在向山東派遣地方官員,並不是要讓自己人上位,占據山東地方官員的位置,而是要在山東使用自己的行政官職體係。那麼朝廷根本不可能在海外華人中進行分化瓦解。

隻是這些話李鴻章並不想對慈禧得太清楚,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