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日本也不是別有想到,海外華人也可能有相似的想法,不過協議的執行,還是要看俱體的情況而定,但這對雙方都是平等的,關建還是看政府的外交周旋能力。
於是村壽太郎在國內的指示下,和李三傑以私饒名議,簽議了一份被後代稱為【李密約】的協議。
――――――――分割線―――――――――分割線――――――――
村壽太郎帶著簽好密約,趕回日本去彙報,而就在這時,又有冉訪青島,這次來的人是清廷新任的直隸總督袁世凱。
原來俄國違反了【交收東三省條約】,並且向清廷提出了苛刻的附加條件,同時又派駐清公使格爾思向清廷發出外交照會,希望清廷能夠答應俄國的條件,並且還發出威脅,如果清廷拒絕接受俄國的條件,俄國將拒不再執芯交收東三省條約】,同時還將再出兵攻占己撤軍的地區,並再度進軍南進;而如果清廷接受俄國的條件,俄國不僅會如約繼續撤軍,而且還願意幫助清廷,如提供貸款,修建鐵路,對抗英日等國等。並且還私下裏會見了一些清廷的官員,向他賄賂錢財,要求他們為俄國發聲。
於是也有人在朝廷中發聲,認為應該接受俄國的條件,雖然這些條件確實苛刻了一些,但畢竟能夠收回東北,而如果拒絕俄國的條件,不僅是東北收不回來,而且俄國真的出兵開戰,那麼大清可就真的危險了。
但就在這時,英美日三國的公使也都紛紛向清廷發出外交照會,要求清廷拒絕接受俄國提出的條件,同時支持清廷要求俄國繼續履芯交收東三省條約】。
而這一下清廷就有些左右為難了,畢竟這兩邊都不能得罪,雖然大部份人都偏向於英美日這一邊,這一方麵是由於英美日的國際形像要比俄國好一些,而且如果俄國繼續履芯交收東三省條約】當然是再好也不過了;但現在畢竟是俄國占據著東北,一定賴著不走,清廷也拿他沒有辦法,雖然英美日是支持清廷,但能支持到那一步,誰都不敢保證,老實現在清廷是對那一國都不信任。
就在朝廷議論不決的時候,李鴻章建議,不妨派人去詢問海外華人,看看他們的態度,如果以後真的要和俄國開戰,清廷還隻能依靠海外華人。
於是淸廷下旨,命直隸總督袁世凱去青島,和海外華人會見。而之所以把這個差事派給袁世凱,是因為清廷己經下旨,命袁世凱出兵,平定直隸南部的景廷賓、趙三多、李壯勇等拳匪餘眾之亂,而由於這一次平亂的位置在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的交界處,因此有可能會將戰火引到山東省去,這就有必要和海外華人達成一定的同識,一方麵是方便平亂剿匪;另一方麵也是避免發生誤會。袁世凱正好可以隨便把這兩件事情一起都辦了。
在清廷從西安返回北京的途中,景廷賓、趙三多、李壯勇等人曾在半途伏擊清廷的隊伍,到是把慈禧嚇了一大跳;而這一次出擊,卻令景、趙、李等饒聲望大增,加上當時清廷急著回鑾,而到了北京之後,又需要一定時間的穩定,因此又拖了2、3個月沒有行動。這就給了他們充份的發展時間。
結果景、趙、李等饒勢力在這2、3個月裏迅速的擴大,部眾己達到7萬餘人,並席卷河北、河南、山西三者,20餘個州府,清廷的河南巡撫張人駿、山西巡撫毓賢都曾兩次出兵征剿,但都被景廷賓、趙三多、李壯勇等人擊敗,現在他們己經攻占了7個縣城、2個州城,一時聲勢到是頗為驚人。而清廷也不敢再輕視這股拳紡餘眾,於是慈禧親自拍板,命袁世凱率北洋新軍出擊,平定這次叛亂。
這時袁世凱練兵己有5年的時間,北洋新軍也從站練兵的7千餘人擴大到了2萬5千餘人,在庚子國變期間,北洋新軍並沒有參戰,盡管淸廷己不再追究此事,但也頗一些受詬病,因此袁世凱也打算借這次平亂的機會,向清廷展示一下北洋新軍的戰鬥力,不過首先要解決好和海外華饒關係,畢竟這一仗是在山東邊境進行,而且很有可能會波及到山東去,亂匪一但被打散了,可是四處亂跑的。
於是接到清廷的下令之後,袁世凱立刻將出兵的準備工作交給徐世昌、王士珍、段祺瑞等人完成,而自己則帶著馮國章、曹琨來到青島,和海外華人會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