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2 / 2)

詹佑也不禁由衷道:“是極是極,我也相信貴眾一定能夠做到的。”

秦錚道:“不過要做到建成完整的工業體係,隻靠我們是不夠的,還需要集中所有中國的有識之士一起努力,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才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由其是詹先生這樣的人材,因此我們也是真心的希望詹先生能夠到山東來工作,而且我們也可以保證,在這裏工作,一定能夠更好的發揮詹先生的才能,不知道詹先生的心意如何?”

詹佑沉默了半響,才道:“感謝貴眾對我的厚愛,而且通過這幾的參觀,我也確實願意在貴眾的治下工作,但卻有幾件事情,不由自己。一是萍醴鐵路尚在建設之中,總不能半途而廢,不過這到並非是難事,因為最多半年,萍醴鐵路就可以全部完工;二是我如今出任辦幫關內外鐵路總局工程之職,官職雖不大,但終是朝廷委任,如果萍醴鐵路完工之後,朝廷另有委派,也隻能身不由己,貴眾如能上奏朝廷,由朝廷委派我來監修膠濟鐵路之任,則名正言順,我也好安心協助貴眾。”

其實這幾詹佑也一直在考慮秦錚的提議,從詹佑心裏來,當然是希望在山東工作,這不僅僅是因為海外華人對工業的態度要遠比清廷重視得多,而且對工程人員的重視和尊重,也要遠遠超過清廷。這不光是這幾海外華人對自己的禮遇態度,而是在工廠、在施工工地等地方,都能夠看得出海外華人對自己這樣的工程人員是從心裏尊重,而且也能看得出像自己這樣的工程人員在海外華人這裏有頗高的政治地位。

盡管清廷搞了30餘年的洋務運動,也開辦了一些工廠,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就整個社會來,主流還是讀聖人書的士子,而不是興辦洋務的工程人員、商人、或是西學人員,盛宣懷就是一門心思的想由商入官;自己則必須要捐個官才能進入這個官僚體係;嚴複到是精通西學,但卻沒有功名,無法被委以重任,還是朝廷賜了一個進士及第才算是解決了資格問題。

但這幾的經曆,也同樣讓詹佑更深刻的明白在來青島之前,盛宣懷和自己的一番交談的意思,其實穿越者在詹佑麵前也毫不掩飾對清廷的無視,用的全部都是華東政府的稱號,根本就沒有用清廷的名號。而詹佑知道無論在那個時代,這都是私設朝堂的死罪,當然詹佑也明白,現在清廷根本不敢惹海外華人,隻能聽之任之。

當然,詹佑對清廷並沒有什麼忠誠度,隻是以前要在中國修建鐵路,就必須基於清廷這個平台,在舊時空裏,辛亥革命爆發時,詹佑在廣州任商辦廣東省粵漢鐵路總公司總理兼總工程師。他召集粵路公司的各部門負責人,宣布決心堅守崗位,任何人想走可以離開,但須把經辦工作交待清楚。而在詹佑的影響帶動下,粵路公司無一人離去,在整個革命期間,列車照常開行,秩序井然,實際就是默認支持辛亥革命。而在民國成立之後,詹佑先任粵漢鐵路會辦,後又兼任交通部技監,主持全國交通技術工作,對淸廷毫無留戀之情。

但這也並不表示詹佑就會主動的參與推翻清廷的革命活動,或是主動的背離清廷,畢竟詹佑隻是工程師,而不是革命家,對政治也不太感興趣。如果穿越者這時推翻清廷,建立新朝,詹佑會毫不猶豫的投到穿越者的手下,但在這個時候,詹佑也不可能主動放棄清廷,而轉投到穿越者的門庭下。但又不想放棄這樣好的工作環境,於是詹佑思來想去,終於想出了這樣一個解決的辦法,就是讓海外華人去動作活動,讓清廷下旨,讓自己在山東工作,這樣就能夠解決自己的糾結。

秦錚聽了,也能夠理解詹佑想法,當然這也是一個解決之道,而服清廷讓詹佑到山東來工作,秦錚還是頗有幾分信心的,一來是以現在穿越者的地位,向清廷提出的任何要求,隻要不是太過份的,清廷還真要給幾分麵子,而且還有李鴻章從中周旋;二來是在清廷的體係中,詹佑雖不能是無足輕重,但也絕不算是什麼重要人物,雖然有些洋務派如盛宣懷或許能夠認識到詹佑的重要性,但現在盛宣懷在清廷也算不得什麼重臣,因此隻要穿越者提出來,清廷也多半會答應,畢竟犯不著為疵罪穿越者。

於是秦錚道:“好吧,這件事情就交給我們來處理吧,詹先生就先去萍醴鐵路,聽候消息。”

詹佑聽了,也鬆了一口氣,因為既然秦錚答應下來,那就應該是八九不離十了,於是起身向秦錚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