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2 / 2)

而得知海外華人邀請自己訪問靑島,並且參觀修建膠濟鐵路,以及華東政府五年發展計劃中規劃的鐵路長度超過千公裏,詹佑也不由得大為心動。雖然歸國以來,詹佑主持修建的鐵路工程不少,但這些鐵路的曆程都不長,短的隻有數十公裏,而長的也不過百餘公裏,而一條膠濟鐵路就有近400公裏長,加上其他的規劃,山東省在未來五年內計劃修建的鐵路長達千餘裏,做為一個鐵路工程師,自然是希望修建一條長距離的鐵路,無論是工程中的挑戰性,還是成就感,都要遠遠大於修短距離鐵路的。

既使沒有鐵路,從詹佑的心裏來,也是希望能夠到海外華人管轄的地方去看一看,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而且詹佑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組織留*童中,少數完成學業的人,雖然詹佑的愛國思想不變,但在美長達10年的生活經曆,讓詹佑的思想觀念更趨向近代西方社會而不是中國傳統社會,從這方麵來,穿越者的思想和穿越者更為接近。詹佑不是政治家,也沒有從政的打算,他並不在乎鐵路幫辦之類的官位,隻是希望有一個良好的環境,能為中國多修建幾條高質量的鐵路,盡自己所學,幫助中國發展富強。

歸國近20年,詹佑雖然也為中國修建了好幾條鐵路,但心裏並不怎麼如易,一則是修建的這幾條鐵路的規模太,對中國這樣一個幅員廣大的國家來,實在是聊勝於無,二則是守舊的阻力太大,每修一條鐵路都會有大量扯皮弄筋的幹涉,盡管這些事務不用詹佑出麵去解決,但畢竟也對他造成一些影響;三則是詹佑歸國以來,連續遭遇甲午、戊戌、庚子三大變故,對清廷的做為也是極為失望。

而現在海外華饒橫空出世,也讓詹佑頗為期待,因為從種種傳聞得知,海外華人不僅能征善戰,而且皆善於西學、風俗習慣等均己西化,由其是在和劉瀾濤的交談中,也確定了這一點,劉瀾濤的思維方式、談吐幾乎完全是西式的,還有海外華人宏大的五年計劃,這也讓詹佑對海外華饒好感更多了幾分。從他心裏來,確實是希望中國能夠向美國一樣,走上近代工業發展的道路。

不過現在詹佑身上畢竟還背著鐵路幫辦的官位,而且又是在盛宣懷手下做事,這幾年詹佑能比較安穩的修鐵路,盛宣懷對他的幫助確實不,別的不,就是守舊派的那一攤爛事,基本都是由盛宣懷出麵解決,沒讓詹佑多操心,而且在資金、設備等方麵,盛宣懷也是盡力滿足詹佑的要求,因此詹佑對盛宣懷還是十分感激的。

於是詹佑向盛宣懷告假,是自己希望受海外華饒邀請,去青島訪問,並且考查膠濟鐵路的建設情況。如果清廷和俄國那邊協商好了,自己就可以直接從青島北上去關外,負責關外鐵路的恢複工程,如果沒有協商好,自己訪問完青島之後,再回去繼續萍醴鐵路的工程。

盛宣懷當然不願意讓詹佑去青島,他知道這是海外華人想挖自己的牆腳,盛宣懷雖然不知道鐵路對近代工業、社會的巨大意義,但也知道自己的產業需要鐵路,而在華人中,隻有詹佑能修鐵路,而且他不僅在技術上不比外國工程師差,而且工作敬業、認真,要價也要比外國工程師低得多,也便於管理,要知道外國工程師可都是大爺,不得動不得,一個不順心就撂挑子不幹。因此有了詹佑,自己不僅在和外國工程師談判的時候底氣足多了,而且還留了一個後手,就像這次萍醴鐵路,如果不是有詹佑救場,結果可就不好收拾了。

隻是盛宣懷有心想要阻止詹佑去青島,但又找不出理由來,畢竟現在詹佑確實沒有事,而且他也隻是去青島訪問,盛宣懷憑什麼阻止詹佑呢?因此盛宣懷隻能以萍醴鐵路那邊的工程也需要詹佑為由,隻給詹佑10的時間,讓他快去快回。

其實這個理由十分免強,因為萍醴鐵路最難的施工己經完成,剩下的事情現場的工程人員就可以處理,並不需要詹佑去盯著,而且這次詹佑回上海,也不準備再去管萍醴鐵路了,不過詹佑也並不在意,還是答應了盛宣懷的要求。

見詹佑接受了邀請,決定去青島訪問,劉瀾濤立刻安排輪船,由楊育新帶隊,並由他全程陪同詹佑,隨行的還有67名願意去青島工作的年輕學生,一起出發啟程,前往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