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上海新區〔五〕(2 / 2)

這封信對盛宣懷來是相當沉重的一擊,因為李鴻章連保不住自己的話都出來了,明局勢遠沒有自己想的那麼樂觀。如果自己真的還要執意阻止海外華人,朝廷恐怕就會真的撤出自己的職務,換個人來管輪船招商局,而一但失去了官職,自己就是一個普通的股東而己,無非是持股較多,但現在輪船招商局的股東能有多大的權力,盛宣懷自然是再清楚也不過的。因此隻有向海外華人讓出一部份航運權,這樣雖然輪船招商局的利益受損,但自己的權力地位卻還可以保住,這個帳盛宣懷到是算得過來。

不過盛宣懷仍然還是有些不甘心,畢竟他手裏還有最後一跟稻草,就是洋人,如果英國方麵能夠出麵幹涉,那麼應該還是有挽回的餘地。於是第二一早,盛宣懷就緊急約見太古、協和的代表,詢問英國方麵的態度。而英國方麵對太古、協和的回複是,英國會努力與海外華人進行協商,但不希望看到這次談判破裂,而是這次談判能夠有一個令各方都滿意的結果。

原來盛宣懷在引入外部力量幹涉這場談判,穿越者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在談判的第一穿越者就清楚想要用和平的手段爭取到航行權,靠這次談判是不夠的,必須在盤外下足功夫。於是陳建寧立刻將這個信息反饋給青島方麵,穿越者首先向李鴻章提出嚴正的交涉,表示盛宣懷根本就沒有誠意商談航運權的問題,這是嚴重違返雙方達成的北京密約的規定,希望李鴻章能夠采取措施,立刻糾正盛宣懷的行為,否則山東方麵也不會尊守北京密約中關於漕閱協議。

接到了穿越者的通報之後,李鴻章頓時恐感到事態嚴重了,先前盛宣懷數次向朝廷上折,要求阻止海外華人涉及航運業,李鴻章當然知道,而且他也能夠理解盛宣懷的心態,其實李鴻章也知道航閱利益極大,分給海外華人,肯定會使自己受損,不過李鴻章畢竟是站在大局的立場來看待這個問顱,現在的清廷己經不能再拆騰了,在近一段時間內,必須和海外華人搞好關糸,因此犧牲掉一部份航運利益,讓淸廷和海外華人維持和睦的關係,顯然是劃算的,而盛宣懷的格局、氣度還是窄了一點。

當然李鴻章也怪自己考慮不周,以前給盛宣懷的信沒有清楚,也沒有想到盛宣懷過於糾結輪船招商局的利益。不過海外華人先通知自已,而不是直接捅到朝廷那裏,表明海外華人也不想把事情鬧大,隻想平平穩穩把航運權拿到手,因此事情還有很大的回旋餘地,於是李鴻章才立刻給盛宣懷發電,措詞頗為嚴厲,相信這一次盛宣懷是應該明白的。

而穿越者也清楚,這件事情隻找李鴻章是不行的,因為這裏麵還牽扯到太古、怡和兩家輪船公司,李鴻章可以壓製住盛宣懷,但卻拿這兩家輪船公司無可奈何,於是華東政府立刻向英國駐津總領事金璋提出警告,太古、怡和兩家輪船公司的行為己經嚴重侵害到了華東政府的利益,並且影響了華東政府和英國的合作,一但關於航運權的談判破裂,華東政府將會禁止這兩家公司的船隻通行自己管轄的水域,到時候希望英國政府不要來交涉。

金璋收到警告之後也不敢怠慢,立刻反饋給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而竇納樂接到這個信息之後,又趕忙派人了解詳情,而很快就將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楚了,無非就是太古、怡和兩家輪船公司不希望再進來一個競爭對手,於是聯合輪船招商局,想把海外華人擠出航運業。而正好這時太古、怡和也向英國公使館提出求助,希望政府能出麵向海外華人施加壓力

當然太古、怡和的想法、做法竇納樂都能理解,因為在其他地方,英國的公司也是這樣做的,所謂公平競爭,不過是建立在對等的實力基礎上,但現在英國政府恐怕很難給予這兩家公司以支持,首先是在海外華人那裏,英國政府的麵子還沒有那麼大,海外華人可不是清廷,幾句硬話就能把他們嚇住,而且英國政府還需要海外華饒配合,遏製俄國的擴張,於是竇納樂才向太古、怡和轉達自己的意見,實際就是希望太古、怡和能夠放棄一些利益,和海外華人談成航運權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