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新怔了一怔,上海道台是上海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自己到了上海,自然應該去找上海道台辦理上海新區的交接手續,但領得什麼委任狀呢?
見楊育新一臉懵逼的樣子,劉瀾濤也不禁笑了,解釋道:“雖然清廷答應上海新區的土地轉讓給我們,但在名議上還是清廷的地方,我們不是還掛了一個山東巡撫的官銜嗎?所以上海道台衙門打算把上海新區的地方成立楊浦鎮,設巡檢司,由你擔任這個巡檢,這樣在名議上就能得過去了,而巡檢的官不大,才九品,上海道台就可以直接任命了,但我們總還是要去一趟,領了委任狀,叧外你也應該見見上海道台,以後你們估計還要經常打交道的。”
楊育新這才明白是怎麼回事,也不禁笑道:“原來是這樣,好吧,那麼就去一趟,把委任狀領了。”
走出了碼頭,劉瀾濤領看楊育新登上了在碼頭大門邊停靠的一輛四輪馬車,前後各有兩人坐在車上,趕車的車夫一抖韁繩,拉車的車夫一抖韁繩,拉車的兩匹馬立刻邁開四肢,拉著馬車奔馳起來。
楊育新和劉瀾濤並肩坐在車廂裏,楊育新道:“現在上海的情況怎麼樣?輿論的壓力大嗎?”
劉瀾濤道:“還好,這一次輿論的聲勢雖然不,但我們現在可不是剛到上海的時候了,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被淸廷正式策封,但現在不同了,不管怎麼,我們也是朝廷正式冊封的山東巡撫,你領了委任狀之後就是巡檢司,官雖然不大,但也是朝廷的正式編製,這樣也就是名正言順,再加上我們以前的戰績,因此也得到了相當一部份饒支持,而且我們在上海也有報紙,也能發出我們的聲音,另外奪人田產家財,在這個時代實在是算不上什麼大事,至少在短時間內,是不會對我們造成大的影響。”
楊育新點零頭,道:“那就好,那就好,我還擔心呢?因為專題片完成大概還要15左右的時間,就怕上海這邊的輿論壓力太大了,不過關於介紹土地改革的書到是己經印刷出來了,我們帶來了1000冊,如果是實在頂不住,就把書先放出去,應該是還能頂一陣子。”
劉瀾濤道:“現在我們還能頂得住,目前還用不著把書放出去,而且我個人認為把書和專題片一起抖出來,這樣的宣傳效果要更好一些,而且我們現在故意示弱,到時候來一個全盤的大反攻。”
楊育新道:“好,好,劉主任對上海的情況熟悉,一切都由你來決定,不過隻要是有需要我們幫忙的地方,請盡管打招呼就行了。”
劉瀾濤道:“好的,謝謝。”
楊育新笑道:“謝什麼,我們都是為了政府的發展努力工作嘛。”
兩人著的時候,馬車己經駛進了上海縣城,來到了上海道台衙門前,兩人下車上前,求見上海道台。
如果直隸總督是總督之首,那麼上海道台就是清廷的道台之冠,其實上海在這個時代隻是一個縣治,而上海道台的正式名稱是分巡蘇鬆太常等地兵備道,並非專設的上海地方官員,隻是上海縣也在其的管轄範圍以內,因為道台衙門設在上海縣城大東門內,也就是舊時空的上海黃浦區巡道街上,而且鴉片戰爭之後,上海開埠,地位日益重要,不僅要辦理地方外交,而且還要從事洋務事務,因此分巡蘇鬆太常等地兵備道也就被稱為上海道台。
現任的上海道台餘聯沅是促成東南互保的重要人物之一,不過清廷回歸北京之後,己將餘聯沅提升為署理浙江巡撫,表麵上是表彰餘聯沅在東南互保中的重要供獻,實際也是向所有參與了東南互保的官員做出一個示範,表示朝廷是承認東南互保的正麵作用,讓所有參與東南互保的官員安心。現在餘聯沅隻等著和海外華人做完上海新區的交接,就可以去浙江上任了。
劉瀾濤在上海也和餘聯沅見過幾次麵,因蠢台衙門的差役己都認識他,見是他來了,也不敢怠慢,趕忙進去報信。時間不長,餘聯沅下令請他們入內。
相見之後,餘聯沅到是十分客氣,畢竟餘聯沅清楚,楊育新的背後是強大的海外華人,連朝廷都不敢惹他們,何況是餘聯沅,因此給楊育新辦理楊浦區巡檢的手續,隻用了10分鍾左右的時間,本來餘聯沅還想設宴招待劉瀾濤、楊育新,但被兩人婉言謝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