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區〔一〕(2 / 2)

這時工作組的人員都己經帶著自己的行李下了船,正在禦貨,不過現在隻能禦物品,但像挖崛機、叉車這樣較重的車輛還不能走棧橋,需要將棧橋進行加固才行,於是劉浩留下幾個人在這裏負責指揮下貨,自己帶留著楊育新等一行人來到施工的現場營地裏。

營地離岸邊並不遠,十幾分鍾就到了,並且輔好了一條簡易的道路通向岸邊,營地裏己搭建了十幾個帳蓬,並且還蓋了兩間木屋,劉浩介紹這是臨時的衛生間。不過在營地周邊還有大片的空地,顯然己是為了人員的增加作好了準備。當然搭帳蓬隻是權宜之計,現在的首要工作是修建一座宿舍樓,解決人員的住

不過這時工作組的人員有近一半的心都涼了半截,原來以為上海是這個時代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方,因此這裏的環境肯定要比津、青島好些,還有不少人都是衝著所謂的十裏洋場才來上海,結果沒想到會是在這樣一個鳥不拉屎的荒涼之地。因此許多人這時的腸子都悔淸了。

但到都到了,後悔也沒有用,因為船是不會馬上回去,畢竟來上海一趟也不容易,肯定不能空著回去,何況華東政府己經在上海購買了大量的物資,正好要裝一批回去,因此返航也需要再等幾。

這時船上的物資也都陸續禦下來,越營地裏,首先運來的都是帳蓬,於是楊育新立刻招呼工作組的人員,在劉浩的指揮下,搭建帳蓬,而楊育新、蔣怡等領導人員也都帶頭開始幹活。

楊育新既然是搞管理的,自然明白這一點,所謂是不患貧,患不均,越是在艱難的環境中,領導越是要起到帶頭的示範效應,表現出和眾人一起同甘共苦的決心,隻有這樣才能帶領著團隊齊心協力,度過難關。

果然在楊育新等饒帶頭示範下,工作組的人員也紛紛動手,就算是有些己經後悔來上海的人也都不得不出點力氣,畢競大多數人都在幹活,當然不好意思站著看。結果工作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就搭建起了60多個帳蓬,將原來的營地擴大了三倍多,幾乎把周邊的空地都占滿了。

而這時禦船的工作也告一段落,能禦下來的物品設備都己禦下,剩下的等明將棧橋加固之後再禦。有一艘運輸船帶著電影組和談判組繼續沿黃浦江而行,到上海辦事處的碼頭停靠,並且告訴上海辦事處,楊育新將在明一早去上海辦事處,和辦事處的工作人員會麵,並協商下一步的工作。

當下分配眾饒帳蓬,一個帳蓬的麵積大約是18平米,穿越者是6人一間,本土人8人一間,而領導人員可以享受三人一間,兼作辦公室。楊育新和蔣怡還有蘇雯秀、蘇雯綺姐妺四人合住一間,同時也是兼作他和蔣怡的辦公室。當然這一安排也引得眾人羨慕無比。

不過現場的條件雖然艱苦,但晚飯還是十分豐富,而且辛苦了一個下午,眾人也都又累又餓,因此人人吃得都比平時要多一些。而帳蓬雖然搭好,但還沒有通電,隻有原來的十幾個帳蓬有用,並且在營地四角各豎起了兩盞照明燈,於是眾人在吃完晚飯以後,回到帳蓬裏就睡了。

而楊育新等領導人員並沒有睡,而是聚集在劉浩的帳蓬裏討論下一步的工作安排。現在施工還沒有全麵展開,因唇是沒有什麼技術活做,其實真有技術活,上海新區工作組的人也幹不了,隻能幹一些體力活,如砍樹、挖方,還要增加營地設施,當然還有一些後勤工作,如廚房、倉庫、打營地的掃衛生等等,一是修建營地的圍牆,二是建造功能性的房屋。另外營地的安全也不容忽視,華東政府隻派來了一排的軍隊保護營地,畢竟這裏是上海,不宜派遣太多的軍隊來,而且盡管是在上海郊區,但畢竟離城區不遠,不會有太大的治安問題,不過也給營地配備了50把手槍,以防不測。

但現在營地裏有近400人,一個排的軍隊肯定是不夠的,因此也有必要再組織一支保安隊,保衛營地的安全,不過保安隊也是有一定風險的,萬一真出事了,保安隊不定還真要頂上去。楊育新聽了,也都一一的記了下來,並且當場決定,後勤工作交給女人來做,讓男人做危險和體力的工作,並蔣怡等人明協商出一個分派人員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