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2 / 2)

甲午戰爭後,夏思痛憤恨清政府腐敗無能,於是開始從事反清革命活動,1900年自立會誌士唐才常、秦力山在漢口起事,夏思痛策動同鄉、欽差團練使胡祖蔭起義響應,結果唐才常、秦力山兵敗被殺,夏思痛東渡日本,一麵避難,一麵尋求救國之路,在日本期間,夏思痛結交了不少革命黨人,與孫中山、宋教仁、黃腥人均有交往,而思想也逐漸傾向於革命救國。

庚子國變期間,夏思痛對清廷賣國求和的倒行逆施行為極為憤慨,憤然從日本歸國,經山西、河南潛入西安,圖謀刺殺慈禧,無奈慈禧的防範甚嚴,謀刺無從下手。清廷從西安啟程回京,夏思痛沿清廷歸程先行,繼續尋找行刺的機會,同時也尋找誌同道合的同伴。

在河北大名府,夏思痛偶然與景廷賓、趙三多、李壯勇等人結交,提出刺殺慈禧的計劃,也得到了景廷賓等饒全力支持,由其是李壯勇,一心想為過去義和團的弟兄報仇,而報仇的對像除了洋人之外,還有清廷,當初李壯勇從人民軍逃離,一方麵是穿越者和各國講和,另一方麵也是穿越者也接受了清廷的招安,因此夏思痛提出刺殺慈禧,當然是正中李壯勇的下懷。

現在景廷賓、趙三多等饒起義己發展到近1.5萬餘人,占據了廣宗、巨鹿、平鄉三縣,不過參加這次起義的各股力量多為加盟性質,因此現在這三縣實際上形成了三個山頭,各自為政。不過景廷賓和趙三多相處較好,互相之間尚能協作配合。

這次刺殺慈禧,景廷賓、趙三多決定聯手進行,計劃在順德府的境內動手。由於景廷賓、趙三多手下的人數眾多,有他們的協助,不僅成功的機率要大得多,而且可選擇的動手方式也要多了許多。

夏思痛本是足智多謀的人,因此俱體的計劃都由他來製定,首先選擇一塊密林的地段,這樣好伏擊清軍,同時夏思痛還想出一個妙招,就是由李壯勇的火槍隊冒充傳教士,在官道上攔住清軍的道路,要求麵見慈禧,如果慈禧真的露了麵,就立刻向慈禧開槍射擊,打死慈禧。

眾人聽了,也都認為夏思痛的這個計策很好,由於傳教士的衣服十分寬大,不僅可以藏下步槍,再戴上氈帽,可以遮住麵孔,讓人看不出來。

現在景廷賓、趙三多合兵同計有8千餘人,李壯勇從中精挑細選,選出了700餘名身強力壯,練過幾年把式的弟兄,加上他的火槍隊,共計有800餘人,而且李壯勇還設法抓來了幾名真的傳教士,讓他們露出自己的真麵目,站在隊伍的最前麵去,這樣就顯得更為真實。

結果還真的把清軍給唬住了,竟然沒有一個人敢上來驅趕,隻是眾人也沒有想到慈禧比他們想像中的還要慫,不僅僅是不敢惹洋人,竟然還打算逃跑,改走路繞過去,因此隻好發動攻擊,到是把清軍殺得大敗,雖然沒能夠刺殺慈禧成功,但也算是大大出了一口氣。

而且清軍扔下了不少步槍、子彈,自然都成了景廷賓、趙三多等饒戰利品,可以大大提升起義軍的戰鬥力。不過夏思痛畢竟是頭腦冷靜,雖然打了一個勝仗,但這些畢竟是清廷的地方,自己這一支軍隊是孤軍深入,因此決不可久留,於是力勸景廷賓等人趕緊撤退。

這時景廷賓等人對夏思痛十分敬服,也知道簇確實不可久留,因此也決定馬上撤退回廣宗縣去。於是李壯勇立刻下令集合隊伍,並且收容同伴的屍體,迅速從戰場撤走。而夏思痛對李壯勇的指揮、組織能力也頗為稱讚,雖然這一次行動是由夏思痛策劃,但卻是完全由李壯勇負責俱體的執行,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功,也和李壯勇的執行能力分不開。

而且夏思痛在起義軍是呆了一段時間,就已經發現各支起義軍良莠不齊,但李壯勇的部下雖然人數不多,但卻是最為精銳的,就是和清軍比起來也不呈多讓,而景廷賓、趙三多雖然能力不強,但豪爽義氣,因此這一支起義軍到是頗有一些發展潛力,如果能夠和其他革命黨協力合作,到是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