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線―――――――――分割線――――――――
“哦!那個秦錚居然康粱變法是瞎胡鬧。”慈禧半躺在床榻上,微合著兩眼,緩緩道。
“是啊!老佛爺,那姓秦的確實就是這樣的,奴才都是居實稟告。”李蓮英站在榻尾,欠著身子道。
慈禧又道:“秦錚還了些什麼?”
雖然慈禧並沒親自接見秦錚,但也安排了監聽光緒接見秦錚的對話,並且作了詳細的記錄,秦錚一走,付責監聽的太監就立刻將自己的記錄交給李蓮英,由李蓮英轉讀給慈禧聽。
李蓮英接著念道:“秦錚還,‘康梁變法,計104,卻下變革令280餘條,涉及政務、經濟、文化、外交、軍事各個方麵,事先既無考查論證,製定嚴密計劃;途中又全無章法,,不得要務既無重點,又無條理,如此行事,豈有不亂之理。變法革新,何其重大之舉,自古中國行變法事,鮮有成者,可知其艱難,因此非萬分謹慎,全盤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而不可行,何況我中國地域廣擴,人口眾多,各地風俗、習慣、民心勻不相同,千頭萬緒,亂如麻絲,牽一發而動全身,豈能隨性亂來’。”
慈禧聽了,猛的從床榻上坐了起來,道:“的好啊,這個秦錚到是真有些見識,看來海外華人中,到確實是有人物啊,可笑皇帝到現在還把康有為、梁啟超當寶,卻不知這兩人分明就是亂我大清。”又歎了一口氣,道:“可惜如果海外華人早回來幾年,由他們主持變法,大清國也不至於鬧到這個地步。”
李蓮英不敢接嘴,在一邊聽著。這時慈禧輕輕地用眼一看身邊的宮女榮兒,榮兒就知道老佛爺要用煙了,立刻點燃了火眉子,用右手托著煙袋,輕輕把煙嘴送到慈禧的嘴邊,左手把煙眉子一晃動,用手攏著明火的煙眉子點煙。慈禧含著煙嘴,微微合著眼,抽完一頓煙後,另一個宮子娟子馬上遞過來一杯茶,慈禧喝了幾口,長出了一口氣,又靠回到軟榻上,道:“接著念吧。”
李蓮英趕忙又念下去,當念到秦錚對光緒中國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土地問題,隻有解決好了土地問題,才能進行其他的變革,慈禧猛的睜開了眼睛,低低道:“得好啊,這才是老成持國之言。”
慈禧執掌了清廷的大權40餘年,她對土地的認識要遠比光緒深刻得多,正是當家才知道柴米油鹽貴,慈禧十分清楚現在清廷土地兼並的嚴重程度,更知道土地兼並對王朝的危害性,因此光緒認為秦錚的這個建議還是老一套,而慈禧卻並不這麼認為,秦錚才是真正的到點子上了。
土地兼並的影響主要是在兩個方麵,一是農民失去土地以後,對應危機的能力大幅下降;二是由於土地都集中在大地主,豪強手裏,他們或明或暗的都可以避免交納稅收,就會造成中央朝廷的財政收入大幅降低,因此一但發生自然災難,就會造成大量的流民,甚致是爆發農民暴動,而朝廷又沒有足夠的財才去救災或是動用軍事力量鎮壓,最終往往致使王朝覆滅。
而清廷的幸運之處在於雖然被列強用槍炮打開了國門,但畢竟是被拉進到了國際貿易體係中,盡管海稅並不高,也這樣可以獲得一筆相當穩定的海關收入,另外洋務運動30年,清廷也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其中有些還是可以盈利的,也能給清廷帶來一定的收入,保證財政的運行,因此清廷才能夠在土地兼並嚴重的情況下,還可以免強的維持下去。
不過這樣免強維持下去畢竟不是長久之策,危機並沒有真的解除,而矛盾還在不斷的積累,早晚都會有爆發的一,但慈禧也沒有意願去解覺土地問題,這一點己初曆代的無數事實證明,試圖去解決土地問題的人,無論是誰下場往往都很慘,皇帝、大臣都一樣。因此隻能拖一算一。
慈禧當然也聽過,海外華人在山東開展土地改革,強行征收地主、豪強、鄉紳的土地,並且將土地分給農民,一開始慈禧到並沒有太在意,以為這隻是海外華人占有土地的手段,畢竟回到中華大地,當然要置一些產業,占有一些土地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甚致慈禧還覺得海外華人是家見識,為了幾畝土地,居然把地方鄉紳都給得罪了,這麼看來,海外華饒武力雖強,但也並不難對付。
而現在看來,顯然不是這麼一回事,而是海外華人解決土地問題的方法。而且無論海外華饒這種方法是對是錯,但至少慈禧是絕對不敢去做的。因此一時之間,慈禧的心裏也是思緒萬千,不覺想入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