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剛一完,馬上又有人隨聲附和,道:“就是,就是,你們不是歸附大清嗎?現在受了我大清的策封,自當尊守大清法令,我大清仍是有王法的,豈容你們胡來。”
“是啊,我們可都是安善良民,平時不偷不搶,安份守已,你們憑什麼要征收我們的土地,這還有沒有理王法了。”
“哼!想收了我們的土地,門都沒有,還是趁早還是滾回你們的海外去。”
眾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的紛紛了起來,而王勝和羅嶽都不動聲色,靜靜的聽著,等眾人都得差不多了,王勝這才道:“首先我要糾正各位的一個法,我們征收土地是不假,但我們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才征收這些土地,而是將征收的所有土地都分給無地的農民,讓他們有田耕種,而我們有6千餘海外歸民,卻沒有一個人將一畝土地收為我們的私產,如果大家不信,可以盡管去查,看我的是真是假。”
而眾人聽了以後,一時也都有些不知所措,因為看王勝話的口氣和斬釘截鐵的樣子,確實不像是的假話,而且根據所知的消息,確實是隻聽海外華人征收土地,而沒有占有土地的。因此也不禁有人覺得奇怪,海外華人把土地都收了,但自己不要卻都分給了無地的農民,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嗎?
隻有少數頭腦淸楚,政治嗅覺靈敏的人才知道,海外華人這分明就是收買民心的舉動,而這麼看來,海外華饒野心非啊。
王勝接著道:“我們為什麼要把征收上來的土地都分給農民呢?因為無地的農民太多了,我們在膠州、高密、即墨三縣做過的土地調查,結果是......”著王勝拿出自己的平板電腦,將調查的相關數據念出來。大體來,膠州、高密、即墨三縣,擁有基本足夠滿足生存需要的土地的農戶大約隻占到不足二成,而有近八成的農戶都沒土地,或是有少量土地但達不到滿足自己基本生存需要,而占總人口不足半成的地主、鄉紳卻占有超過八成的土地數量。
“雖然我們做的隻是膠州、高密、即墨三縣的土地情況調査,但我們認為在山東其他地方,情況都差不多,如果那位認為在山東有地方的土地情況大不相同,大部份的農戶都有自己的土地,那麼不訪告訴我們。”
這個問題自然是無人應答,一來是王勝列舉的數據詳實,二來眾人根據自己的日常所見,都覺得山東各地的情況確實是差不多,有土地的農民確實在那裏都不多,而大部份土地也確實都集中到少數的地主手裏。想找個大部份農戶都有自己土地的地方,確實找不出來。
不過馬上有人反應過來,道:“農民有沒有土地,和我等鄉紳又有何幹係,你們憑什麼要收我們的土地,分給那些草民。”
這一個反問,立刻又引起了不少饒響應。
王勝點零頭,道:“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那麼我問各位一個問題,如果農民沒有了土地,那麼他們怎麼生存下去,隻能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造反,漢末的黃巾、唐末的黃剿、明末的李自成、張獻忠之流,那一個不是登高一呼、從者千萬,擁兵數十萬,攻城掠地最終造成王朝改朝換代,而覆剿之下,焉有完卵,發生了農民暴亂,各位認為自己可以幸免嗎?剛才我的都是前朝的事情,就本朝吧,40年前的太平國我想各位就算是沒有經曆過,也該聽老人起過,還有去年發生的義和團就是在山東發起的。雖然這些事件的發起者,領導人或許有不可告饒野心,從廣大的相從者絕大多數都是失去土地,無法生存的農民,但凡有一條生路,誰又願意去幹造反的事呢?我想各位也不希望再經曆一次太平國或是義和團吧。”
“我們把各位多餘的土地征收,分發給無地的農戶,讓他們能夠安心的耕種,讓耕者有其田,這才是治國的正道,同時也是為了保全各位的切身安全。我們的先祖是在明末之年遠赴海外求生的,而明朝滅亡,正是因為土地兼並太重,農民無地,無以存身,隻好挺而走險,造反做亂,至使明末之年遍地流寇、四方烽煙,因此我們在海外吸收了明末的教訓,均分田地,使耕者有其田,可以安心經營,安居樂業,故200餘年逐無反叛。而現在大清的土地情況,與明末極為相似,農民無地,我們雖然初回華夏本土,但也知其勢危在旦夕之間,自己的治下,卻要盡力做到均分土地,以安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