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四章 青島密約(四)(2 / 2)

不過還是有幾個官職暫時沒有合適的人員,分別是濟南知府、濟南總兵、膠澳道台,還有上海特區道員,因為這幾個位置還涉及到未來穿越集團在這幾個地方的軍政官員的確定。

濟南知府是穿越集團向清廷索要的唯一一個地方官員,出任濟南知府的人員,也就是將來穿越集團的濟南市長,因為濟南是山東的首府,管理著山東全省的事務,但穿越集團的行政中心卻是定在青島,因此大部份和清廷相關的山東事務,都需要由濟南的管理者來處理,那麼這個人員也是十分重要的。而現在穿越集團裏最缺少的就是這和大型城市的管理人員。

眾人經過協商之後認為,由王勝出任濟南知府,也就是未來的濟南市長是最合適的人選。王勝是最早來青島的行政管理人員,後來又負責主管膠澳地區的土地改革工作,並兼任膠州、高密、即墨三縣的行政官員,而且在每一個崗位上都有不錯的表現,並且積累了一定的地方管理行政經驗,同時也和清廷的官員有一定的接觸交流,對清廷的官場運作也有一些了解。這些都是他出任濟南知府的重要條件。

而王勝對自己的職務改變也沒有異議,表示服從執委會的安排,其實得到這個任命,王勝的心裏十分高興,盡管濟南不是穿越集團的行政中心,但無論是城市規模還是曆史底蘊,都將是山東最重要的城市,因此能夠出任濟南市長,不僅能夠獨當一麵,而且還是積累政績、增加經驗的大好機會,遠比留在青島發展早好得多。

見王勝答應接受濟南市長的位置,執委會立刻讓王勝去挑選人手,隨他一起上任,同時又決議,將由一團團長張正傑擔任濟南總兵,實際也就是濟南軍區的指揮官。

一團原來是駐守北京的,發生了門埠村事件之後,被調到山東來準備和袁世凱的北洋新軍作戰。現在袁世凱己不戰而降,但一團也不可能再返回北京去,因此軍委決定讓一團駐守濟南,一方麵是威攝濟南的地方勢力,另一方麵也是守住山東的西北門戶。

不過現在王勝還擔任著土地改革委員會主任和膠州、高密、即墨三縣的行政長官的職務,當然是以前者為主,後者隻是暫時兼任,現在三縣均已有了專門的管理機構,而且均由青島方麵直接管理,因此也正好借這個機會撤消了這個職務,但王勝出任濟南市長,土地改革委員會主任肯定是需要有人來填補,而王勝向執委會推薦由高珺接任自己的位置,原來高珺就是土地改革委員會的副主任,現在由副扶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而且高珺的工作能力不在王勝之下,又熟悉土改的情況,另外高珺是女饒身份也有助於穿越集團推行的解放婦女的政策。

執委會經過討論之後,同意了王勝的推薦,正式任命高珺為土地改革委員會主任,仍然負責土改工作,但不在負責地方的行政管理事務。

而膠澳道員,也就是穿越集團的青島市長的人選,也是一個難題,原來是把王勝做為這個位置上的候選人來培養,但計劃不如變化快,現在王勝要出任濟南市長,留下了這麼大的一個空檔。最終隻能決定暫時由一直都在青島全麵負責行政管理工作的王雲鵬兼任。而夏博海則提議,由現在的農業部部曾東出任副市長,並接任膠澳道員。

李鬆晨、王勝、曾東原來都是農業部的負責人,不過這三個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年輕,年齡都不超過30歲,也是穿越集團重點培養的年輕一代。其實三個人對農業工作都不了解,當初讓他們出任農業部的負責人,隻是權宜之計,一來是當時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二來當時農業部的工作是恢複津效區農村的穩定,重新分配土地,並招撫管理回歸的難民,而並不是發展管理農業生產,但現在隨肯穿越集團的統治穩定,農業部的職能逐漸恢複正常,因此三人再負責農業事務就不合適了。

現在李鬆晨已經出任了津行政長官,王勝也將出任濟南市長,都轉到地方去工作了,而曾東也將步他們的後塵,由中央轉到地方工作,積累工作經驗,自然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