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在三團進駐高密縣的同時,其他各部隊也在城外展開行動,結果就在一的時間裏,人民軍進駐了全部12個參與地主聯媚村莊,一共抓捕了14名地主成員及其家屬,查封了他們的財產,隻有兩名地主見勢不妙,在進攻門埠村失利的當就趕忙離開了自已居住的村子,逃之夭夭了。不過他們留下來的家產、土地依然被查封。
就在第二,王勝、高b帶領著土改委員會的主要成員進駐高密縣,而且他們己經得到了津執委會的新任命,成立膠高墨地區暫時行政署,付責管理膠州、高密、即墨三縣的行政事務,由王勝兼任膠高墨地區行政專員,高b任副專員。原來執委會考慮到目前的土改工作主要是在膠高墨三個縣的地區,土改委員會基本就己經接管了所有的權力,再成立新的行政機構將會出現與現有機構重疊的局麵,因此幹脆將地方的行政管理大權都交給土改委員會,在推行土改的同時,也考查、煆練其他的穿越者,等土改結束以後再從中選拔成立地方的行政機構。當然目前隻進駐了高密縣。
王勝和高b協商之後決定,暫時在高密縣成立四個機構:民政、財務、商業、治安,付責管理高密縣的各項事務,各機構的付責缺然是全是由穿越者擔任,下屬的成員則是由付責人自行選擇,即可以從青島的歸附本土居民中抽調,也可以在高密縣或周邊地區選拔,而且原則上還可以留用原清廷的官吏,但需要進行必要的培訓和嚴格的審查,不僅需要能力過關,同時對他們還進行嚴密的監督,以確保他們不將清廷官場的惡習帶到新政府來。
辦公地點就設在萬俞福的府宅,並且掛出了膠高墨地區暫時行政署的牌子,因為這座府宅是高密縣最好的房屋之一,不僅空間足夠,而且離縣衙也不遠,至少在短時間內,是少不了和縣衙打交的。
當然各機構的組成工作也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王勝和高b首先招集高密縣的官員,進行各項工作、資料的交接,同時也公布,縣衙的官員、吏員、差役等眾人,如果願意在新政府裏做事,完全歡迎,但需要接受新政府的考核和培訓。
吏員、差役們到是有些動心,因為他們並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員,對清廷也沒有什麼忠心,更無所謂在誰手底下幹活,隻要能夠保證他們在高密縣裏的權勢地位就行了,因此對王勝的提議都頗感興趣,但鄭代遠和縣裏的幾名官員卻都頗有些尷尬,雖然鄭代遠己經有了在海外華饒手下做官的思想準備,但要自己主動向海外華人提出要求並報名,鄭代遠自問還做不到,畢竟鄭代遠還沒忘簾年讀過的聖賢書經,多少還要一點臉麵。
不過鄭代遠很快也就看開了,做不了官就做不了吧,反正現在看來,海外華人估計是不會殺自己了。能夠保住命就是一個很不錯的結果,這幾年來自己也攢了一些錢財,因此就此回老家去買幾畝地,當個地主也不錯,好在是自己的老家在山西,到也不怕海外華人在那裏搞土改。
於是鄭代遠對王勝道:“如今縣衙的交按己經完成,貴眾也己接管縣城,下官己是無用之人,隻望貴眾能讓下宮解職歸鄉,下官不勝感激。”
王勝嗬嗬笑道:“鄭知縣正當盛年,怎麼能就此解職歸鄉呢,你仍然還做你的高密知縣,也不必搬離縣衙。”
鄭代遠聽了,也不禁有些糊塗起來,海外華人這到底是唱的那一出呢?
王勝笑道:“鄭知縣隻管還在縣衙裏,朝廷的一應公文也仍然按慣列處理,一切如常即可,朝廷的一應錢糧課稅,還有縣衙的開支等,皆由我們來支付就是了。”
鄭代遠這明白,原來海外華人是要自己當一個空頭知縣,朝廷的公文來往,錢糧課稅全部照常處理,但高密縣實際的政財軍大權全都掌握在海外華饒手裏,而這樣一來在名議上高密縣仍然是在清廷的管轄之齲而海外華人也就不算是攻城掠地,搶占清廷的地盤,這樣雙方都有台階可下,對朝廷來,縣衙還在、知縣也在,一應公文糧稅照常,誰都不出什麼毛病來,而對海外華人來,實際己經控製了高密縣,無非就是花點錢養著縣衙的班底,在表麵上還可以和清廷維持正常的關係。想到這裏,鄭代遠也不由得感歎,海外華人果然太精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