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五章 陰謀(三)(2 / 2)

本來北洋新軍在成立之初,招募的都是安善良民,而一般的無業遊民、地痞無賴等均不收納,而各級軍官則多用袁世凱的親信,甚致是家丁仆從。但在這個時代,一般的安善良民不是萬不得己,是不會從軍的,而以前北洋新軍的規模尚是還可以,現在規模擴大,那裏去找那麼多的良民,因此也隻能放寬條件,同時也吸納了一批地方上的鄉紳子弟。一來是袁世凱深知地方實權的重要,打算把山東當做自己的後勤基地經營,因此吸引鄉紳子弟從軍,也有利於自己和山東的仕紳拉近關係,有利於自己在山東立足;二來也是讓山東的士紳能給自己多出一些錢。當然對山東士紳來,則是給了自家一些無心科考功名的子弟一條出路,雙方可以是各取所需。萬俞福把兒孑弄進北洋新軍,就花去了2萬餘兩白銀打點。

不過萬俞福畢竟是在衙門裏混的人,知道就靠自己親家、兒子這點勢力,是請不動巡撫大人出麵幫助的。而這時王家兄弟卻自告奮勇,表示自己在巡撫衙門裏還是有些門路,在袁巡撫麵前也能得上幾句話,可以幫萬俞福打通關節,當然銀子是少不聊。

萬俞福到不怕花錢,隻是對王家兄弟沒有信心,當初王家寨還在時,也不過就是一個土豪,混得還不如自己,現在王家寨滅了,這哥倆怎麼打通了巡撫的門路。隻是到了這個時候,也隻能試一試,於是萬俞福拿出了5萬兩白銀,交給王家兄弟,讓他們去運作。而王家兄弟卻留下王克行在高密縣,協助萬俞福,實際是充當人質,王克複帶著銀孑去了濟南。

數日之後,王克複從濟南歸來,向萬俞福交待了運作的結果。原來袁世凱不會下令出兵,但可以讓孫仲奎以私饒名議帶兵來增援萬俞福,而袁世凱隻當作不知道。

萬俞福也是在官場混了多年的人,當然明白這期中意思,這才是巡撫大人應有的操作,如果袁世凱表示會親自領軍來增援,反到是不信了。而王克複竟然真能把這個門路打通,也不由得對王家兄弟高看了一眼,看來這哥倆到真有些門路,將來的前途到未可限量,如果把這個危機渡過去的話,到真要好好這這哥倆結交一番。

得到了北洋新軍的支持以後,萬俞福頓時覺得底足了不少,而對王家兄弟更是言聽計從,正好這時穿越集團己經在門埠村進行土改,因此萬俞福也加緊活動起來,幾經奔走,並在王家兄弟的協助下,終於建立起了一個反對海外華人土改的聯盟,而且萬俞福又聯絡了幾支山賊土匪勢力,也拉扯起一支隊伍。

而出現了村民叛逃的事件之後,又是王家兄弟向萬俞福建議,應該立刻集合隊伍,進攻門埠村,先把海外華饒土改委員會滅掉,滅一滅海外華饒威風,長一長自己的誌氣再。萬俞福也聽從了這個建議,他們也打聽過,知道海外華人在門埠村的軍隊並不多,隻有5、600人,因此萬俞福也信心十足,認為這一戰一定可以殲滅門埠村的海外華人。

那知費盡心力組織起來的軍隊,包括400餘北洋新軍的助戰,還有三門火炮,在海外華饒軍隊麵前卻是不堪一擊,被打得大敗,請來的山賊土匪首先各奔東西,逃回自己的山寨去了;而地主聯盟也作鳥獸散,土崩瓦解,大多數人都各自回村,隻有3、4個地主跟著萬俞福逃回到村裏,協商對策。

地主們當然想不出什麼辦法來,而這時王家兄弟又出了一個建議,認為在村裏無險可守,不宜久留,還是盡早逃到高密縣去,一來是躲避海外華人;二來則是在高密縣裏集合各鄉紳聯名向高密縣知縣進言,要求知縣立刻向山東巡撫衙門發告急文書,請救巡撫衙門出兵救援高密縣,並且動員全縣人員,全力守衛縣城,抵禦海外華人。

這時萬俞福早沒有主意,而且也覺得躲到高密縣裏去,確實要比在村子裏安全一些,因此聽了王家兄弟的建議以後,也立刻照辦,一麵派人聯絡其他的地主,一麵收拾財物,連夜逃進了高密縣。

第二,有8名地主應約來到高密縣,和萬俞福一起去麵見知縣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