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周文淮道:“好吧,既然各位父老托本官做這個中間人,本官也就免為其難,估且試一試,但願能夠談成,大家都可以相安無事,不過若是談不成,各位父老也不可怪罪本官。”
劉宗澤道:“這是自然,堂尊盡力即可,若成,我們亦必有重酬,若是不成,我等又豈能怪罪堂尊,當另想他法。”
周文淮點零頭,道:“如此就好。”著拿起茶杯來喝了一口。身後侍奉的差役見了,立刻高喊道:“送客!”
劉宗澤等人見了,也都紛紛起身向周文淮告辭。周文淮將他們送到縣衙門外,才道:“各位父老,敬請聽本官的回信吧。”
眾人坐轎上馬,紛紛出城離去。不過劉宗澤並沒有出城,而是前往自己在膠州城裏的一套住宅。原來劉宗澤雖然是膠州縣的頭號鄉紳,但家裏的田產並不多,隻有一千多畝地,在這個時代,隻能算是一個普通地主,每年的地租收入也不過一、兩千銀子,而他家裏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靠商業收入,原來劉宗澤是出身商人世家,現在他家在山東地區有10餘處商鋪,以經營銅器為主,並兼營其他商品,在膠州城裏就有3處,包括一家商鋪、一家酒店、一間製銅作坊,雇著50餘個工匠,每年的商業收入可以超過萬兩。
不過雖然劉宗澤己不為官,但和京城裏的不少官員一直都有書信來往,每年至少要支助京裏的官員3千兩白銀,供他們各種活動所用,這在中國古代官場,是常見的事情,京城裏的官員雖然風光,但額外的收入不如地方,而要當好官就需要大量的活動經費,這些費用自然都落到在外的地方官員,再就是劉宗澤這樣的地方鄉紳的身上。而這也是地方鄉紳保持自己政治影響力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為自己的子弟輔路。
現在劉宗澤共有三子二女,長子劉繼生的材智平庸,因此在鄉下管理田莊,次子劉繼平雖然為人精明,但也不是讀書的料,免強考上了一個舉人,做了幾任官以後就不想再當官了,現在付責經營劉家的商業;三孑劉繼光最年輕,還不到30,在三年前就己經考上了舉人,現在正在家裏苦讀準備參加會試,他也是劉宗澤的孑女中最有希望繼續仕途的人。
兩個女兒均己嫁人,大女婿也是官員,在別處為官,二女婿是武舉出身,現在萊州府裏當一名遊擊。因此雖然劉宗澤的一家沒有什麼高官,但確也是盤根錯節,形成了一個糸統。
劉宗澤的次孑劉繼平因為要照料生意,經常住在膠州城的住宅裏,而且就在兩個多月以前,劉繼平不知怎麼,和海外華人搭上了關係,向海外華人供應木材、石料、皮毛等物品,到是很做了幾筆大生意,因此劉宗澤決定這幾就住在膠州城裏,一來是等周文淮的消息;二來也是想和二兒子商量一下,畢竟二兒子和海外華人有過接觸。
那知等劉宗澤來到住宅以後才知道,原來二兒子己經去了青島,是和海外華人談一筆大生意,不在膠州城裏。於是劉宗澤就在城裏住下,等著二兒子回來。
一連等了兩時間,二兒孑還沒有回來,在鄉下打理田產的大兒子劉繼生卻找到膠州城裏來了,原來劉繼生接到了海外華饒通知,五以後海外華人將向村裏派駐土地改革工作組,正在村裏尋找住房,並且要求村裏各家各戶主動向土改組交待田產情況。因此劉繼生也不敢怠慢,趕忙趕到膠州城來向父親通報。
聽到了劉繼生的通報之後,劉宗澤也不禁大吃一驚,原來他認為海外華人隻是故做姿態,目地是想像鄉紳們多敲詐一些土地錢糧,但現在海外華人要向村裏派駐土地改革工作組,難道他們這是要玩真的?好在是還有幾時間,來得及再周旋,隻是不知道周文淮和海外華人談過了沒櫻劉宗澤有心要再去找周文淮問問,但又覺得有些失禮,畢竟才兩時間,立刻就去找周文淮,也未免有些不合適
而就在劉宗澤猶豫要不要再去拜訪周文淮的時候,二兒孑劉繼平也回來了,於是劉宗澤也打消去拜訪周文淮的念頭,先和二兒子商量一下,看他有沒有打聽到什麼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