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2 / 2)

而這在這一,縣衙門口忽然熱鬧了起來,一下子來了十幾號人,都是本地的仕紳大戶,而且還備了不少禮物,要求麵見周文淮。這些人都是地方的豪強勢力,周文淮也不敢輕易得罪,何況對方還送來厚禮,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臉人,於是周文淮命差役將他們請進縣衙,並在二堂接待眾人。

一行人進縣衙分賓主落坐,明了來意。原來這一行人是為了海外華人發布的【土地改革製度大綱】而來。

執委會通過了【土地改革製度大綱】以後,正在組織人員,成立土地改革組,並先將【土地改革製度大綱】發放到自已控製的各個鄉村,要求所有人服從安排,並積極配合土改工作。

本來土地問題曆來都是十分敏感的問題,因為一般到了王朝的中後期,土地兼並逐漸嚴重,會導致自耕農、地主大量減少,而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們,還想盡一切辦法逃避田稅,由於地主們往往都是地方上的豪強勢力,一般官府也沒有辦法,這一來朝廷的田稅收入會大幅下降,國家財政入不敷出,因此曆代王朝的中期,都不乏有識之士要求清田查地,核實土地,但地主們自然都會想盡辦法從中阻撓,結果能夠清田成功的都是少數,大部份都無果而終,或者是草草收場。

而清廷的情況較為特殊,雖然田稅收入大減,但由於進入近化的全球貿易時期,盡管淸廷的海關被外國控製,關稅極低,但畢竟是貿易量大增,而且是用的近代海關管理模式,因此關稅、商稅的收入都大幅提高,不僅可以彌補田稅的流失,總額還有增加。反到沒人提清田的事情,到是緩和不少國內矛盾,這也就是盡管清廷很濫,但還是能挺下去的主要原因。

不過地主們對清田查地仍然十分敏感,而海外華人可不僅僅是清田那麼簡單,還要將多餘的地都收了,這一來各鄉村的大地主、地主、半地主們自然就都坐不住了。但地主們也清楚,海外華人可不同於一般的勢力,王家寨在這一帶地區也算是赫赫有名的,結果海外華人滅就滅了,全家滅門,土地還真被海外華人分給了那些泥腿子,這也明這夥海外華人可是得出來,做得出來的。盡管王家寨在這一帶的名聲不怎麼樣,但多少也有些兔死狐悲之福於是一起來找知縣周文淮,希望縣太爺能夠想想辦法。

聽完了眾饒申訴之後,周文淮也苦笑了一聲,他當然知道海外華人發布的【土地改革製度大綱】,而且沒有想到海外華人還真敢幹,不僅要清田,而且還要收田。雖然“耕者有其田”被視為曆代統治善政的最高境界,但這也不過就是這麼一罷了,土地兼並是曆代都難以避免的事情,決不是強收下鄉紳之田的理由。

在此之前,周文淮隱隱也聽到過一些傳言,海外華人這次回中華,是要自立為王,甚致要顛覆大清,開朝定基,而且從他們占領青島之後的做為來看,也確實有些這樣的意思,但曆朝曆代,還沒有那個統治者敢做收所有鄉紳之田這樣的事情,這不是把所有的鄉紳都給得罪光了嗎?鄉紳一向都是王朝統治的基礎,那怕是發生改朝換代,新的王朝還要和士大夫共治下,最多也就是把和舊王朝聯係較緊密的鄉紳辦了,但也絕不會將矛頭對準整個鄉紳集團。

而海外華人居然就敢這樣做,以前自己到還真高看了他們一眠。看來海外華人雖然也是華夏後裔,但畢竟是在海外待得久了,雖然學得一些西洋器械之術,卻把中華老祖宗的大道給忘了,其實也不過如此,並非能成大事之輩。最多也不過就是第二個長毛(太平國)罷了,隻是海外華饒西洋器械之術到確實有些門道,遠非長毛所比,因此治下故不足持,但亂下卻是有餘,而且將來真的做亂起來,恐怕也是遠超長毛之害,如此看來,這可不是華夏之福啊。

不過周文淮雖然滿腔的憂國憂民之心,但麵前本地仕紳的熱切盼望,也隻能歎一口氣,道:“各位父老鄉親,恐怕此事本官也是愛莫能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