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五章 土地政策(三)(2 / 2)

安顯桂、魯宏聽了以後,沉默了好一會兒,魯宏才道:“那麼工業化的用工缺口又怎麼解決呢?最多一個月,德國的機械設備就會到達青島,那時青島至少有1萬人以上的用工缺口,而到了明年,隨著各個工廠的完全投產,甚致是擴大規模,以及新的工廠開辦,用工缺口會擴大引3-5萬人,這個問題必須要得到解決才校”

李鬆晨笑道:“這和農村分地並不矛盾,根據我們的了解,這個時代的農民對做工是並不排斥的,在每年秋收以後,新年以前,都會有大量農民進城去打零工,貼補家用,而且有些商人也會在這個時候到農村去招短工,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政策引導,來吸引農民務工,比如允許務工的農民在一定年限內保留農村戶籍和土地,在這個時代,做工饒收入要比種田高得多,而且農民都是希望進城安家,成為城裏人這個心態,和舊時空裏是一樣的,當他們當了幾年工人,由其是開闊了眼界以後,估計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放棄農村戶籍和土地,徹底轉變成產業工人,就算是有人回農村了,但可以通過他們自己的經曆,吸引更多的農民進城,成為產業工人。”

秦錚聽了,笑道:“這不就是展農民工嗎?”

李鬆晨道:“差不多吧,畢竟工業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逐步展的過程,因此將農民轉化成產業工人,也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如果實在缺人,我們還可以到外省去招人,河南、河北都有大量的貧困人口,足可以滿足我們目前的工業化展需求,而陡然把大量農民趕出土地,以我們目前的工業規模是根本消化不聊,很容易造成社會動蕩,由其是在外部有清廷和帝國主義虎視的情況下,稍有差池都會動搖我們的統治基礎,而從政治層麵上,我們現在需要盡快獲得絕大多數的農民支持,那麼分田就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這時夏博海道:“剛才言其實有些此偏題了,我們討論是土地公有還是私有的問題,而剛才的討論是土地的經營模式,這是更深一層的問題了,當然適當的討論深一些,也有利於我們做出最終的決定來,不過也就到這裏打住了,現在議題還是要回到我們最初的議題上來。”

魯宏道:“好吧,隻要是能夠解決工人缺口的問題,我不反對分田。”

夏博海點零頭,道:“那麼其他人還有沒有言。”過了一會兒,見無人再有言的要求,夏博海道:“好吧,那麼我們開始投票。”

最終的投票結果是以14票讚同,6票反對,3票棄權,通過了實行土地公有製的決議。雖然投票的結果沒有上個決議那麼呈絕對的一邊倒,但優勢也是相當的明顯。

其實關於土地製度的爭議,主要是存在於穿越集團內部的一些較為年輕的中下層穿越者之間,但他們對執委會並沒有什麼影響力,而執委成員大多都是中年人,其中有相當一部份人在舊時空裏還是國家幹部,他們的思想觀念都偏重於務實,沒有崇尚田園牧歌的文藝青年,也沒有追求普世價值的所謂民主人士,而且在這個時代當了近半年的領導人以後,更是會從現實利益的角度衡量利害得失,如果從穿越集團的利益考慮,自然是實行土地公英分田到戶有利,因為這樣不僅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農民的支持擁護,而且還可以增加穿越集團的財政收入,加強穿越集團的統治基礎,這筆帳自然是都算得過來。

夏博海道:“好吧,投票的結果己經確定了,那麼下一步就是製定俱體的土地製度章程,這個任務就交給農業部來完成,希望你們能夠盡快拿出一個詳細的綱要來。”

曾東道:“是,我們會盡快完成。”

這時秦錚道:“還有一點我要強度一下,土地的變革,在任何時代都是國家大事,關係重大,盡管我們的初衷是減輕農民的負擔,促進農業展,但在俱體的實施過程中,如果處理的不好,是很容易偏離我們的初衷,造成新的社會問題,在舊時空裏,我國,還有原蘇聯,在土地製度變革時,都出動問題,相比之下,我國的問題要一些,原蘇聯的問題要大一些,甚致造成了幾次農村的饑荒,這些教訓都要吸取。因此在製定土地製度章程的時候,一定要盡可能的考慮細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