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之所以沒有提津,是打算把津的歸屬緩後一步,因為對津的歸屬問題感興趣的,不僅僅是朝廷,同時還有各國,畢竟各國原來都在津有殖民地,現在都被海外華人占去了,是肯定不會甘心的,另外津的海關也是洋人不能容忍由海外華人控製的,因此李鴻章打算在上海談判期間,先煽動各國就津的歸屬問題向海外華人施壓,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清廷再出麵打圓場,這樣收回津付出的代價就要得多了,那怕是煽動各國不起作用,最後再來和海外華人談津的歸屬也不遲。但現在和海外華人談津,肯定是被海外華人拒絕的,而且還會給海外華人提一個醒,告訴他們手裏還有一張大牌。
不過這裏麵的關係過於複雜,難以在電報裏清楚,因此李鴻章在無奈之下,也隻有按朝廷的要求,向穿越者提出,再協商津的歸屬。那知海外華人並沒有拒絕李鴻章的要求,而是同意將津老城歸還給清廷,而自己隻控製各國的租界區就行了,並願意以津老城為界,與清廷分治津地區。
但同時海外華人也向清廷提出了幾個條件,一是雙方在津地區都不能駐軍,隻能派駐警察管理地方治安,並對警察使用的武器做出限製;二是津海關仍由海外華人控製,海關的經營,關稅、泊位費率的製定,均由海外華人自主,但海外華人也承諾,朝廷的供品,糧稅可以不繳關稅、泊位費等;三是開平煤礦以及鐵路仍屬穿越集團所有;四是海外華人要在上海獲得一塊土地,權益等同於租界,作為對讓出津老城的補償。
其實對於穿越者來,津的軍事價值並不算太大,雖然占領津對北京確實有相當的威脅,但隻要未來自己的海軍發展起來,海閱投送能力加強,以後隨時都可以攻占津,畢竟從山東半島出擊進攻津,實在是太近了。穿越者對津最看中的,還是海關和經濟,津是中國南北物資交流的重要海港,也是北京生活物資供應的主要集散地,因此無論是海關收入和流通經濟都相當可觀。還有一個就是津還連接著開平煤礦。
而考慮到清廷的自身安全著想,肯定不能坐視穿越者完全控製津,因此經過了協商之後決定,可以向淸廷讓出津老城,隻占津租界區,但必須控製津海關和開平煤礦,這樣一來,除了失去老城以外,穿越者幾乎沒有什麼損失,該得的利益全都得到了,而且津租界區經過了20餘年的發展,無論是城市規劃、基礎建設、公共設施都要遠好過老城。
當然就是津老城,也不能白白讓給清廷,於是穿越者又提出在上海要一塊地,做為補償。因為上海是這個時代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一個大市場,因此以後穿越者要發展自己的工業、經濟,是肯定離不開上海的市場,這自然就需要穿越者在上海有一個立足點,雖然現在穿越者設有辦事處,但辦事處太,而且位置又過於深入上海內地,對於穿越者要在上海進行大規模的商業來往,作用不大,最好是還能有自已的碼頭。正好借著解決津歸屬的機會,從上海弄一塊土地,這樣穿越者在上海就有了自己的地盤了。
接到了穿越者的條件之後,李鴻章也隻能苦笑不語,以他的精明當然可以看出,海外華饒條件實際是除了讓出一個老城之外,把所有便宜占盡了。不過到了這一步,局勢己不由李鴻章控製了,因此他也懶得和海外華人一條條的據理力爭,隻是將海外華饒條件傳到西安,讓慈禧決定。
結果不出李鴻章的預料,慈禧很快就回電全部答應海外華饒條件,同時還著力誇講了李鴻章辦事可靠。原來慈禧看待津的角度和李鴻章不一樣,她首先考慮的安全問題,因此能從海外華人手裏要回津老城,就意味著能在津第一線頂住海外華人,這可是了不得的成功,而津老城外的租界區本來就不是清廷的了,就算要回來了,估計一轉身又被各國給要回去了。至於海關、開平煤礦根本就不在老佛爺的眼裏,大淸國可不在乎海關那幾兩銀子,而且大清國的煤礦多了,沒了開平煤礦,難道還用不起煤了嗎?
李鴻章接到電報以後,也隻好長歎了一口氣,算了,老太太都己經決定了,那就這麼辦吧。
最快更新閱讀,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