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四章 清廷招撫〔一〕(2 / 2)

不過慈禧太後在震驚之後,並沒有發表任何意見,而是交給軍機處議論,同時再三告戒知道這件事的大臣王公,不得泄露出去。

在庚子國變之前,清廷的軍機大臣有六人,領班是禮親王世鐸、其餘依次是直隸總督、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榮祿;協辦大學士王文韶;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剛毅;禮部尚書啟秀;刑部尚書趙舒翹。而現在領班禮親王世鐸患病不能理事,剛毅死在逃亡的途中,啟秀逗留在北京被八國聯軍抓住處死,六位軍機大臣一下子沒了三個,由其領班禮親王不在。

由親王出任軍機處的領班大臣,是從恭親王奕?開始的,奕?是道光的第六子,鹹豐之弟,人稱鬼子六,是清末皇室中少有的能幹之材,道光一度想立奕?為太子。後來鹹豐繼位之後,啟用奕?為軍機大臣,一來是奕?確實有才能,二來也是用親王主管軍機處,也讓人放心一些,從此建立起這樣一個由親王出任軍機處領班大臣的製度。不過奕?之後,皇室的親王大多都是平庸之輩,禮親王世鐸就是這樣一個碌碌無為之輩,能出任領班軍機,一來是資格高,二來是讓慈禧太後放心。

清廷在西安穩定下來之後,因為禮親王稱病不能理事,因此慈禧任命慶親王奕劻代理領班軍機,依然維持著由親王領班軍機的規據,但並沒有再給軍機處增補人員了。畢竟逃到西安之後,朝廷的事務減少了大半,四個饒軍機,也足以維持下去。

但海外華人提出要求封藩山東,這樣重大的事情,可不是軍機處能夠決定的,而且老佛爺又沒有給個明示,就連最得慈禧太後信任的榮祿也摸不清楚老佛爺這回是怎麼想的,軍機處自然也沒辦法議出個結果來。但這樣拖下去也不是辦法,因為海外華饒歸附表己經送到了西安,怎麼樣也要給個答複。而且現在海外華人還占著北京,朝廷想要回京,就必須看海外華饒臉色行事,朝廷那還有和他們討價還價的資格,但接受海外華饒要求,誰敢當這個家,因此一連三,軍機處也沒論出一個結果來,最終四位軍機大臣隻能請求由太後、皇帝禦裁。

不過出乎四位軍機大臣意料的是,慈禧太後、光緒皇帝當即宣布議事,不僅招集了四位軍機大臣,還有莊親王載勳、端郡王載漪、山西巡撫毓賢、陝西巡撫端方,也就是知道海外華人要求的大臣。

其實現在的局勢慈禧太後要比大臣們更清楚,海外華人取得了山海關大捷之後,朝廷要想保全下去,就隻能順著海外華人,雖然海外華人提出的要求過份了一些,但這些年來大清國割讓出去多少土地、賠了多少銀子,還在乎這個,海外華人雖要割據山東,但依然還是奉朝廷為正朔,就是封王建藩,也比割地賠款好聽得多,因此海外華饒要求並不是不能答應。

至於祖製,不過是一塊牌位,需要的時候就拿出來用一下,不需要的時候就放起來。其實要違返祖製,慈禧太後就是頭一個,大清的祖製可從來都沒有允許太後垂簾聽政的,就連被視為曆代皇後、太後效仿的孝莊太後,也都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因此慈禧太後從來都沒把祖製當一回事。

讓慈禧太後猶豫不決的是海外華人對朝廷的態度,準確的,就是海外華人會在太後、皇帝之間會支持那一方。按海外華人是外來的勢力,和清廷內部的各方勢力並無關係,而且他們也從來沒有表示過會在太後、皇帝之間支持那一方,慈禧太後的擔心,主要是來自皇帝的態度。

在海外華人收複津之後,光緒皇帝就積極主張立刻招撫海外華人,倚之與洋人相抗衡,在第一次上海談判之前,光緒皇帝更是力促淸廷下旨嘉獎海外華人,並讓朝廷也參與這次談牛

這一來慈禧太後也不禁多了一個心眼,皇帝的那點心思當然逃不過太後的法眼,無非就是想借助海外華饒勢力,擺脫自己的控製,甚致是親自掌權。而且慈禧太後也清楚,皇帝是無時無刻不想擺脫自己的控製,在逃亡期間,就多次向自己請求,要返回北京去和洋人談判,不過有自己在,他這點心思想都不要想。

盡管慈禧太後的心裏非常鄙夷皇帝的那點心思,海外華人可不是省油的燈,他們這次從海外歸國,肯定是沒安好心,因此皇帝想借助海外華饒勢力,無異於與虎謀皮。到時候可別把祖宗的江山都賠進去了,但海外華人畢竟是一塊繞不過去的石頭,慈禧太後也不得不費心思來對付。

最快閱讀,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