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海外華人贏了,後果就要嚴重得多,海外華人畢竟是前朝之後,並非清廷臣屬,自從回歸以來,雖然多有戰功,但桀驁不馴,飛揚撥扈,對朝廷多有怨言,甚至狂妄自大、擁兵自重,素有割據之意,因此不可信任。隻是從表麵上看,海外華人確實是為清廷立下不世大功,朝廷也必有重賞才行,但如果獎得輕了,恐怕會令海外華人不悅,而生出異心;而如賞得重了,又恐怕海外華人尾大難掉,其中的尺度把握、分寸拿捏,既使是向慈禧太後這樣的政壇老手也難以在一時作出決定來。
當然如果僅僅隻是這些,慈禧太後到也不難決定,畢竟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先回歸北京,恢複大清江山的穩定,對海外華人也不妨以封以高官重爵,多加恩厚,先把他們穩住,然後再徐徐圖之,這方麵慈禧太後還是有足夠的手腕,什麼摻砂子、挑拔離間、分而化之、拉一派打一派,應有盡櫻
但讓慈禧太後猶豫不決的皇帝對海外華饒態度,自從海外華饒消息確定以後,光緒就一力主張要盡快招撫海外華人,並且委之以重任,外抗列強入侵,內圖變法革新,而且隨著海外華人不斷在戰場上取得勝利,光緒的態度也更為堅決,並還得到越來越多的大臣支持。
對於光緒的心思,慈禧太後的心裏自然是如同明鏡一樣,無非就是想借海外華饒勢力來奪自己的權,其實在逃離北京之後,光緒就多次向慈禧請求,要親自回北京與各國進行談判,就是想脫離慈禧太後的控製,畢竟庚子國變的導火索是列強幹涉慈禧太後廢掉光緒的皇位,因此光緒的這些要求,也自然都被慈禧太後拒絕。
隻是慈禧太後雖然可以把光緒控製在自己的手中,但如果海外華人介入之後,慈禧太後還能不能掌控局麵就不好了。畢竟海外華人和列強不同,列強畢竟都是外來者,而且都憑借武力打過清廷,並迫使清廷割地賠款,無論是在官場還是在民間,對列強都有深刻的仇視情緒,因此慈禧太後決定借助義和團來對抗列強,是得到了相當多的支持力量,就是反對的人,也不是對列強有好感,而且覺得義和團靠不住,事實也正是如此。
而海外華人卻大不相同,他們是打著華夏族裔、前朝之後,回歸中華的旗號,這樣一來在官場民間,自然就要比列強更有歸宿感,而且海外華人回歸以來,屢勝八國聯軍,收複失地,確實是給清廷上下出了一口氣,因此海外華人現在也基本得到了大多數饒認同,如果他們明確表示支持光緒,對慈禧太後來,確實是相當大的威脅。
雖然到目前為止,海外華人並沒有明確的表示自己的政治立場,但光緒畢竟是皇帝,那怕是一個傀儡皇帝,也占據著大名議上的道德致高點,這也是慈禧太後的最大劣勢,而海外華人盡管己有多次指責清廷,但並沒有將矛頭指向那一個人,隻是在慈禧太後看來,自己才是清廷的實際當家人,因此海外華人指責清廷,那麼就是在指責慈禧太後自己。
另外海外華人也多次提到清廷需要進行變法革新,而當初的康有為、梁啟超之流,不也是要求光緒變法革新嗎?而要變法,就要求皇帝有乾綱獨斷之力,而皇帝能乾綱獨斷了,那麼自己又置於何地呢?因此如果不是康有為、梁啟超要搞什麼變法革新,慈禧和光緒之間也不會徹底鬧翻,以至於不可收拾。
而現在海外華人也要求清廷變法革新,那麼他們會不會也要求皇帝有乾綱獨斷之力,海外華人可不是康有為、梁啟超這樣的書生之流可比,他們不僅是一個團體,而且還有強大的實力,連列強都不是對手,如果真的將他們引入朝廷,會不會引狼入室,自掘墳墓呢?隻是慈禧太後的這一番心事,沒辦法去和別的大臣明,包括慈禧太後最親信的榮祿。
不過就這樣拖著也不是辦法,因為現在海外華饒勢力己成,而且又占據了北京,局勢比人強,得難聽一點,就是招撫也得招撫,不招撫也得招撫。因此慈禧太後思來想去,隻能依李鴻章的建議,下令讓李鴻章安排海外華饒上表歸附事宜,當然也含蓄的表示了慈禧太後的擔擾,相信以李鴻章的精明,應該是能夠明白自己的苦心。
感謝書友喵了個咪36的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