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2 / 2)

不過李鴻章還是接受了清廷的任命,並且從廣州北上,抵達上海,如果不是因為穿越者的到來,李鴻章現在應該是在北京和八國聯軍盡力討價還價,爭取少賠點銀子。原因除了李鴻章希望盡力挽救清廷的命運之外,還有就是權力。盡管李鴻章今年已經78歲了,但對權力的渴救和30年並沒有什麼變化。出任全權議和大臣,而且朝廷不為搖製,就意味著在議和的這段時間裏,李鴻章有權指揮一切,甚致包括朝廷在內。因此在從廣州出發以前,李鴻章就以全權議和大臣的名義向朝廷下達命令,要求朝廷甚致是慈禧太後公開做出檢討,向洋人承認錯誤,並且開列應懲辦的朝廷大員的名單等等。

隻是穿越者的到來,打斷了李鴻章重掌權力的時間,而李鴻章努力的和穿越者拉上關係,也確實存了借與穿越者的關係,重新回到權力的顛峰。因此秦錚提出以進入軍機處為交換條件,不僅是對張之洞,對李鴻章同樣也有不的吸引力。

當然對於清廷的結局,李鴻章遠比張之洞看得更為透轍,知道清廷己是病入膏慌,肯定是好不聊,而突然崛起的海外華人,是最有實力取代清廷的勢力,因此李鴻章才和海外華人盡力結好,並讓張佩綸、李經方幫助海外華人,也有為自已的後人找一條後路。

不過李鴻章又認為,這個過程決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畢竟像中國這樣一個疆土廣闊而又情況複雜的國家,要想變是一個長期過程,何況海外華人初回中華,根基不穩,這個時間就需要更長,按李鴻章的估計,大約需要20年左右的時間,而自己己是78歲的老人,還有幾年活頭,隻要是自己活著的時候,清廷還不滅亡就行了。而自己死了,也就不管身後的事了。雖然李鴻章沒有聽過路易十六那句名言,但道理是一樣的。

於是李鴻章很快也和秦錚達成了協議,答應了這個利益交換,同時也表示會盡力幫助海外華人協調與英國人之間的關係,讓海外華人從武昌購買的武器彈藥順利的運出上海。

得到了李鴻章的承諾之後,秦錚和李三傑馬上又趕到英國領事館去拜訪英國領事霍必瀾,再次和英國進行確認雙方目前的合作關係。

這時霍必瀾己經得到了國內的授權,現在應全力幫助海外華人來對抗俄國。原來英國國內討論之後認為,海外華人與俄國的這場戰爭,無論結果如何,都是對英國有利,如果俄國獲勝,那麼海外華人就必然會失去向英國叫價的權力,那時英國就可以借機向海外華人施壓,獲取更大的利益,甚致可以重新要回威海衛,並且整合日本和海外華饒力量,共同對抗俄國。而如果海外華人擊敗俄軍,那時俄國的威脅必然大為減弱,但海外華饒實力也會大損,英國可以利用日本,來牽製海外華人,同樣也可以逼海外華人就範。因此最後的勝利者,都必將是英國。

在這一戰略目標下,英國現在自然不會對穿越者設置障礙,因此霍必瀾十分友好的接持了秦錚和李三傑,並且向他們承諾,英國將全力支持海外華戎抗俄軍,對海外華饒運輸船隊也會完全放校

得到了霍必瀾的確認之後,秦錚這才稍稍有些放心,然後又拜訪了日本、德國、法國、美國領事館,一方麵是表示穿越者的態度,另一方麵也是為在擊敗俄軍之後,再與各國進行談判布局。

等回到上海辦事處的時候,己是下午5點鍾左右,秦錚和李三傑才開始討論上海方麵的工作。其實在這段時間裏,李三傑確實是做了認真的考慮,並且針對這段時間以來,自己對上海的了解,認為統戰工作,不應該僅僅隻限於年輕學生,也可以包括上海的商人、手工業者、開明的仕紳、甚致是清廷的官員等等,總之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當然在目前還是以年輕學生為主。

而這樣一來,就需要多個部門合作工作,應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來負責這些工作,隻靠上海辦事處的幾個人是辦不好的,因此李三傑建議,穿越集團應該專門成立一個統戰工作組,由外事部、***、教育部等聯合組建,並且直接受行政部管理,隻有這樣才能做好統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