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時空裏,秦錚曾在漢口租界區遊曆過多次,建築的結構樣式基本沒有什麼大變化,在這個時代,仍然可以找到許多舊時空的影子,隻是有一部份建築,現在還沒有建成。
駛過了漢水入江口之後,318艇在武昌府平湖門碼頭停靠,這裏也是舊時空裏著名的武漢長江大橋武昌段附近。而這時張之洞也早己派自己的幕僚榮俊業在碼頭等候秦錚一校
榮俊業原來是張佩綸的幕僚,而馬尾一戰之後,張佩綸因兵敗之罪,被發配張家口服役,在臨行前將榮俊業推薦給張之洞,因為榮俊業的能力出眾,被張之洞任命為文案。後來張佩綸定居南京,雖然並未和張之洞來往,但榮俊業卻多次去看望張佩綸,以盡故主之誼。這次張佩綸寫信給張之洞,為海外華人引見,得到了張之洞的確認之後,又給榮俊業寫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幫助海外華人從中周旋,盡力促成海外華人與張之洞的合作。
而接到了張佩綸的信之後,榮俊業也沒有對張之洞隱瞞,如實相告張佩綸來信之意,而張之洞對唇也並不在意,雖然張之洞為人虛華浮誇,崇尚虛名,但也虛懷若穀,雅量高致,張佩綸寫信給舊部,托其從中周旋,理由當然;而榮俊業不忘舊主為義,主動向自己坦白為忠,至於自己能不能與海外華人合作,自然不會受榮俊業的影響,因此幹脆就讓榮俊業負責去接待海外華人。
得到了這個任務,榮俊業心裏也十分高興,因為看到了自己的機會來了。
在中國古代,幕僚製度一直都是傳統封建官僚製度的補充。因為自唐宋以來,官員基本都是通過科舉選拔出來,但這就造成了一大批善於應試論文,但對行政事務、吏行公事不熟的官員,因唇七品知縣,大到當朝一品,都需要組建一個幕僚班子,參與行事決策,並為自己出謀劃策,經辦行理公務、文書往來,甚致也包括幫閑清客等等事務。而官員幕僚的組成也是多種多樣,有不得誌的文人、地方名流仕紳、被罷職或退隱的官員,還有自己的弟孑、親友、甚致裏仆熱等,但其中到也不乏有真才實學之輩。
同時幕僚也是一些饒晉升通道,通過幫助自己的幕主出謀劃策,立下功勞,同時也證明自己的能力,或由幕主推薦,或由朝廷直接提升,往往就可以平步青雲,一朝出人頭地。當然,幕僚和幕主大多也是一榮俱榮,一損均損的,雖然也有改換門庭的幕僚,不過一般換了門戶之後,就很難再得到重用了。
入清以降,這種幕僚製度並無多少變化。但自鹹豐以後,由於社會時局的激變,幕僚們也有大量施展自己能力的機會,因此從慕僚中也走出大量的高官,而在晚清時期,又以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的幕僚班子最為著名,可以是人材濟濟、群英會粹。其中不乏出任巡撫、總督一類封疆大吏的人,甚至李鴻章原本就可以算是曾國藩的幕僚。
根據統計,曾國藩的幕僚中,後官至出使大臣5人,軍機大臣2人,尚書2人,大學士2人,侍郎3人,北洋大臣1人,總理衙門大臣1人,總督16人,出任總督30人次,巡撫28人,出任巡撫50人次。此外,還有布政使、按察使、提督、副將、道員、知府、知縣,最不濟也有候補、候選、記名之類。林林總總,不勝數舉 。
榮俊業原來是張佩綸的心腹,如果張佩綸發達起來,他也自然可以跟著一起水漲船高,前途一片光明,隻可惜馬尾之敗徹底斷送了張佩綸的政治前途,盡管張佩綸將榮俊業推薦給張之洞,但畢竟是改換了門戶,而且張之洞後幕僚班底己成,以趙鳳昌、馬丕瑤、梁鼎芬、楊守敬、吳殿英等人為主,雖然張之洞也算重用榮俊業,但顯然也不能和這些人相比。另外,相對於曾國藩、李鴻章的幕僚人員來,由於各種原因,張之洞的幕僚人員中,受朝廷重用的人並不多,僅僅隻是馬丕瑤一人出任河南巡撫,但這己是10餘年前的事情了,因此榮俊業在張之洞的門下,出頭的機會並不多。
而這次顯然就是榮俊業的機會,現在海外華人正是炙手可熱,因此如果能夠促成海外華人與張之洞的合作,不僅可以使榮俊業在在張之洞的幕僚班子中地位大增,同時又搭上海外華人這跟線,那麼將來榮俊業發展的機會可以是不可限量。
――――――――分割線―――――――――分割線――――――――
再次感謝書友夏茂哥的支持和理解,我會盡力堅持到底